職場法則:用好上班第一個小時,做好三個原則,拒絕瞎忙

職場工作中我們很多人早晨來到公司上班,基本上都會遲遲進不了工作的狀態。有的人先吃早餐、有的人先瀏覽新聞、有的人先刷微博或微信、有的人先聊聊QQ或和同事閑扯幾句,也有的人拿著抹布抹一抹桌子,收拾一下辦公桌上的文件,然后會去倒一杯水,再去一趟洗手間等等。就是這些小事情讓我們白白耗費了上班的第一個小時。

我們通常早上9點上班,白白耗費了一個小時后,就到10點了。從10點到12點只有兩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這就是很多人覺得上午過得那麼快,工作效率那麼低的原因。其實并非上午時間走得快,而是因為我們浪費了一個小時,讓上午的工作時間足足縮短了三分之一。

因些上班的第一個小時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關系到這一個小時內的工作效率,還會影響全天的工作安排和效率。

高效能人士明白上班的第一個小時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聰明地使用它。高效能人士懂得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內思考規劃,把精力放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看看他們是怎樣利用這一個小時的:

1.思考未來幾天的工作并制訂計劃

來公司上班的第一個小時,我們不要著急地開始工作。也不要做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應該先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今天與一周內的工作重點和計劃。

比如,確定一下今天都有哪事情要處理,列出今天的工作務和個人今天要完成事情,然后根據列出的清單,按照任務的先后順序排出序號,然后按照順序開始工作。這樣可以掌控今天處理事情節奏快慢,可以很好的把控時間。

我們也可以今天的任務清單上細化——比如上午要完成多少任務,下午完成多少工作任務。有了這清單后,工作就不會陷入盲目狀態了。即使我們當天的工作很忙,那也不會瞎忙。

2.檢查昨天的任務清單,更新今天的任務清單

當我們學會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列任務清單,往后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要列出當天的任務清單,然后再查看一下昨天的任務清單全都完成了嗎?如果有未完成任務就要把它加入當天的任務清單中,按照任務的先后順序排出序號,然后按照順序開始工作。

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不遺忘不遺漏我們要處理工作任務和個人事情,有了這價清單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以提前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后做。

我們還可以在今天的任務清單上更加細化,為任務清單設定完成的時間,比如,上午9:30~10:00這個時段做什麼,10:05~10:45這個時段做什麼。做出非常具體的時間規劃表,這樣我們心中會很明白,每個時間段具體要做什麼,有多少任務,從而輕松高效地應對工作任務。

3.與相關成員進行溝通,而不是急著處理「人際沖突」

身在職場,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一個人就能處理所有工作,我們需要與同事合作。因此,與公司同事和其它部門員工要保持良好的溝通是必要的。

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趁著大家還未進入工作狀態,趕緊與相關的同事或部門接洽一下工作,商量一下工作中的問題,這是促進合作、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

如果你在公司中存在「人際沖突」,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不要急著去解決。因為早晨大家急急忙忙地來到公司,情緒處于亢奮狀態,甚至可以說處于緊張狀態。這個時候處理人際沖突不太合適,應該等上幾個小時,等大家情緒放松下來了,再去解決人際沖突。

朋友小李在貴州北斗星律師事務所的檔案室上班,這家貴州北斗星律師事務所有專業律師團隊,他們在當地從事律師服務時間有5年多了。朋友小李在工作中與一位同發生了矛盾,他一直想找機會與這位同事和好,畢竟都在同一個公司,這樣僵持下去不利于工作。

朋友小李乘中午吃飯時,主動和這位同事坐在一起,并主動向他問好打招呼,這位同事也很開心回應了小李,就這樣化解了兩人的矛盾。

每天上班到公司后,用一個小時做好以上三點,多數情況下,做好這三點也并不需要花費一個小時。

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抽出幾分鐘,整理一下桌面,給自己泡上一杯茶或者吃個早餐,瀏覽一下新聞,看一下微博或微信。當然,我們也可以提前進入到工作狀態,不必非要到計劃的時間才開始正式工作。

按照計劃去工作,充分利用每一時段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這樣待到下班時,看見待辦清單上的工作逐一被做完時,我們會感到非常充實,覺得這一天是非常高效的。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