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過四十歲,懂得走上坡路7條建議,實現人生躍遷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人到中年,想要過得更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只有對未來不困惑、不迷茫、不怨懟,才能專注自身,走向成功之路。
40歲後,一定要牢記這七條建議,助你走向上坡路,實現人生躍遷。
建議一:莫笑他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
丁尼生曾經說過:「自重、自覺、自製,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遇」。
人的一生,過多地把眼光停留在他人身上,而忽視自身。
小時候和同學競爭,工作後和同事競爭,迫于奔波,為家庭、生計裹挾向前,卻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能力能支撐自己走多遠。
我們嘲笑他人時,總會聰明地把自己摘除在外,看似聰明,但實則讓「頑疾」橫生,最終吞噬自我。
想要變得成功,就要時刻保持自省的習慣,深度剖析,認識自己,才能打破自我,涅槃重生。
建議二:投資自己,武裝大腦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年輕時揮霍時間,是為了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40歲時,在職場中摸爬滾打多年,你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並為之堅定奮鬥。
閱歷的增加會讓我們開始意識到,只有投資自己,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時刻保持學習的習慣,讓精神變得富足,你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建議三:不依附于人,擁有獨立的價值觀
依附他人而活,只會變成人云亦云,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
40歲後,我們要擁有自己的獨立的價值觀,看待世界的角度要變得多維,包容,這樣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洞悉更廣闊的的世界。
人與人的本質差別就是:精神內核。
學會理性思考,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保持足夠的清醒,避免跳入思維陷阱。
建議四:做出的每一步選擇都要為之負責
年輕時,我們可以將錯誤歸為魯莽、不諳世事。40歲後,藉口和逃避只會讓人輕視,遭人唾棄,只有勇于承擔起屬于自己的那份職責,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和失去重頭再來的機會。
但生活是自己的,你所種的因他日都會結為果,終究需要自己負責。
建議五:親人之間的感情,也是需要培養的
《淮南子》一書中曾經提到:「弗利弗愛,親子叛父」。
很多時候,我們打著「讓家人過好生活」的幌子,逃離家庭,規避責任,冠冕堂皇認為自己在外奮鬥都是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優渥的物質生活和條件。
可是,物質真的能代替親情嗎?沒有關心關愛,最終的親子關係也會面臨分崩離析。
千萬不要一心奮鬥而忽視家庭,孩子不需要一個隻會送昂貴禮物卻見不到的父母。
建議六:學會冷靜,也是一種智慧
網路上流傳著一個段子:「打贏了坐牢,打輸了住院」。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壓力導致情緒失控,做出一些讓人後悔的事。
40歲後,你的背後是一個家庭,你的所作所為也會影響著家庭的未來走向。
古語有雲:「君子宜淨試冷眼,慎勿輕動剛腸」。
做一個胸懷坦蕩之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勿與小人糾纏,惹火上身。
建議七:業廣惟勤,功崇惟志
想要獲得成功,就要確立目標,堅定地為之奮鬥。
曾國藩說過:「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懶惰是人的本性。中年時期,精力和體力的下降,難免會讓我們力不從心,有所懈怠。但這並不是偷懶的藉口。
身邊很多行業領域的大咖,很多年近耄耋之年,依舊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之中,發光發熱。
而正值壯年的我們,更應該不偷懶、不懈怠、不僥倖,認真過好每一天。
人到中年,歷盡千帆,嘗盡酸甜苦辣後,更要懂得沉澱的珍貴,走過半生,做到以上7點,就算是活明白了。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你,都可以擁有可期、可盼、可慕的人生!
今日話題:40歲後,你認為還有哪些讓你醍醐灌頂的道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