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低為王:人到中年以后,不管你多有本事,也別顯擺5件事
過了中年,人生就過半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成功,得意洋洋,難免要炫耀一番。
有道是,一個人炫耀什麼,就會失去什麼。
「人低為王」,不管你多有本事,都別炫耀以下五件事。
01
錢財是生活必需品,炫耀就是「財迷心竅」。
作家李國文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北宋時,開封府熱鬧非凡。
一個身居鄉野的有錢人,希望能過上開封府的「土豪生活」。
有一段時間,大臣蔡京被抄家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這個有錢人抓住機會,請媒人從蔡京府上,聘來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作為小妾。
女子說:「我是廚房里的雜役。」
到了做飯的時候,女子沒有下廚,說:「我是包子組的,并且只負責做包子里的蔥絲。」
有錢人頓時就慫了。 他忽然明白,自己那點錢,連一個雜役都養不活。在錢財方面,和蔡京比起來,就是一粒塵埃。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當你很富有的時候,你只是手里多了幾個錢,并沒有成為第一富有的人;當你成了天下皆知的富豪時,會遭到別人的排擠、嫉妒,從而失去財富。
《道德經》有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辛辛苦苦幾十年,賺了不少錢,后半生就要守財了,而不是炫富。不要拿你的「百萬」,去對付別人的「千萬」;也不要貶損任何一個窮人。否則,財富會虧損。
02
育兒是自己的責任,炫耀就是「說教別人」。
古人留下這樣一句話:「因材施教。」
春秋時,孔子先后派宓子賤、巫馬期去治理魯國的單父。
宓子賤赴任之后,建立了后花園,管理方面很輕松;巫馬期到任后,累得氣喘吁吁。
原來,宓子賤善于用人;巫馬期喜歡親力親為。可見一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短處和長處。
每個家庭的孩子,情況不一樣,要是你的孩子很聰慧,并且學習成績、工作業績都很好,你就是有福氣的人。但是你不要炫耀。
與別人交流育兒經驗的時候,要取長補短,吸納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多了不起,自己的方法有多好。
比方說,你的孩子喜歡繪畫,不等于別人家的孩子也喜歡。你炫耀孩子的繪畫成績,顯然是不合適的。
有道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你炫耀自己的孩子,無形之中就是貶低了別人家的孩子,打擊了別人的痛處。
03
地位是暫時的,炫耀就是留下「笑柄」。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管你擁有了什麼位置,都是暫時的。要是你把位置看得太重了,說明你沒有活明白。
我的一個表舅,在本地的木材廠上班,四十多歲的時候,混到了副經理的位置。當時他在親戚群里,得意洋洋地說:「我啊,忙得很,要找我的話,就提前告知。」
表舅五十二歲的時候,退居二線了。有親戚提著一條大鯉魚去找他,希望能夠成為木材廠的臨時工。
表舅和廠里的經理溝通了很久,但是事情沒有辦妥。親戚說 :「就只知道靠不住,浪費了一條魚。」
做人,要有長期思維,不要把自己的位置,當成永恒的。你不炫耀,那麼你失去位置的時候,就不會尷尬。
與其退位之后,被人嘲諷,被人碾壓,不如在位的時候,勤勤懇懇工作,留下好名聲。
04
知識是永無止境的,炫耀就是「無知」。
巴甫洛夫說過:「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當你讀了很多書,學了多項技能,說明你比別人強一點點,而不是已經學富五車了。
春秋戰國時,一個魏國人喜歡古玩,并且很有研究。
有一天,他撿到一個青銅做的杯子,非常開心,還拿出來給親戚朋友看,用杯子裝酒喝。大家都鼓掌喝彩。
一個從仇山來的商人,拿著杯子,說:「這個不是杯子,是用來接尿用的。」
魏國人面紅耳赤,恨不得躲起來。
哪有人可以變成「百科全書」?即便你把書背出來了,也是一知半解的,你還不知道活學活用,也沒有做到推陳出新。
你讀過的書,是人生的厚度,而不是炫耀的資本。
05
善行是應該做的,炫耀就是「偽君子」。
老子說:「善行無轍跡。」
真正的善良是很安靜的,不需要誰去宣傳。
要懂得,窮人也是要面子的,并且他不希望自己一直貼著「窮苦」的標簽。
如果你炫耀自己的善行,就是毀掉了窮人的面子,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做,善行就打折扣了。
當你穿著光鮮亮麗的衣服,站在一個衣不蔽體的人身邊的時候,形成了對比。顯然,你就是「惺惺作態」,暴露了自己的心,非常窮。
06
王進喜說過:「我們不能一有成績,就像皮球一樣,別人拍不得,輕輕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績越大,越要謙虛謹慎。」
一個人的言語和行為,要落在地上,才能變成「腳踏實地」的努力;如果落在彈簧上,就會被彈回來,反而傷害自己。
人過中年,你的成績,只能是「告一段落」,而不是已經結束。
聰明的人,把階段性的成績,當成起點。
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甜。
誰保持低調,誰更加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