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興趣為生!52歲阿姨靠手織毛衣養全家,送兒子上大學,年過半百人老心不老
52歲的三國萬里子,從小熱愛編織,她在編織中找到了生活的小樂趣,并 憑借織毛衣這個愛好,送兒子上大學,并在2009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越編織,越成為我自己(直譯)》。她以「編織的樂趣和穿著的快樂」為座右銘。
我從3歲開始就一直堅持的編織的大魅力
書中講述了三國的童年、因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而多次早退的青年時期、在秋田縣的溫泉旅館打工的20多歲的自由生活,以及與現在的針織設計師丈夫相識并生子后的生活。
首先讓我吃驚的是 三國第一次接觸編織的年齡,當時只有 3 歲。
「從奶奶教我拿鉤針和線開始。從那以后我就喜歡上了它,小學時加入了手工藝社,國中時加入了家政社,編織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我結婚了有了孩子之后,對國外的針織花樣產生了興趣,邊看法國針織書籍邊給兒子做了毛衣。」
可以看到她的針織都很復雜↓
「盡管如此,當我的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我找不到我自己的時間,所以我一直每隔 15 或 20 分鐘編織一次,一點一點做。當我認為我的兒子睡著了時,他突然大哭。 編織是在忙碌生活中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
●我很高興能讓人們快樂
三國的作品,小毛衣
「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美麗事物,真的讓人快樂。 這是一項需要時間的手工作品,但它也給我一種成就感。當美麗的東西被創造出來時,會有一種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快樂。」
三國大約在 29 歲時喜歡上了針織,并徹底把它變成了一份工作。當她在姐姐餐廳的收銀台前擺好洗碗巾、手套和圍裙時,她的針織生涯就開始了。
「 我的動機很簡單。我想存錢供當時 1、2 歲的兒子上大學。畢竟客戶都很喜歡,聽到他們的贊美,我高興得停不下來。」
●38歲出版第一本書
三國著作中使用的人偶
帽子、圍巾、連指手套等等,作品數量節節攀升,風靡一時。多年來在展覽會上看過三國作品的編輯找到他,出版了《編織物》,介紹了當時展出的作品以及編織方法。 從 38 歲第一本書的出版開始,她已經成為一位受歡迎的針織設計師,她經常制作針織圖(針織同一件東西的藍圖)并出版書籍。
「我不太擅長與他人合作,但如果這是一份我自己可以努力的工作,我也會很努力地做。我就那樣一直看著自己的手,不知不覺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如果長期這樣看,在某些點上就會發生變化。我覺得人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在我的文章中,我寫了一個情節,在我小的時候,我父親告訴我,「針織是慢鏡頭」。但是,現在我認為, 針織可能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
一直像織大毛衣一樣慢慢面對自己的三國說,「 我編織得越多,我就越成為我自己」。
「合適」的人更適合編織
「 我原本僵硬停滯的心一下子被線解開了。」 三國曾經這樣形容自己對針織的熱愛,沉下心去做一件事情,真的會讓一個社恐并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的人,感受到自由翱翔的樂趣。
首先,最好做出你想要的
「當你是初學者時,編織就是重復犯錯、解開和重復。但我想讓你認為犯錯以及解開和重新編織是樂趣的一部分。一旦你習慣了,你就開始織了。速度會慢慢提升的,你會像做飯一樣用眼睛織。」
對于第一個針織物品,可以織什麼,三國說:「 做自己想做的,才是最好的!」
為德國古董娃娃制作的衣服
「我先生織的第一件東西是一件毛衣。因為是第一次織東西,我想可能是一件小東西,但他說, ‘我要織一件毛衣!我一直織到完成。’」
第一次編織時,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用兩根針將紗線操縱成網并使其平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那種事情很新鮮,很有挑戰性,但是 如果你身邊有能在你跌倒時幫助你的人,那你就很幸運了。
據說只要編織一件毛衣,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連我老公第一次織毛衣的時候,他都說,‘編織的時候很平靜。’隨著編織,無處不在的心的躁動消失了。」
花時間讓自己沉浸在更復雜的事情中,可以讓我頭腦清醒。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但當我編織時,我覺得線纏住了我停滯的思緒,然后輕輕地將它們從我的手中釋放出來。」
● 50年代是新事物的「起點」
一件毛衣織成了一個娃娃,成了一本書的封面
三國今年52歲,但她臉上每天都洋溢著喜悅。
「 當你年輕的時候,尤其是當你撫養孩子的時候,通常很難選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到 50 歲時,我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重新創造自己的生活。即使一切沒有如你所愿,你也會發現與年輕時不同的東西。回想從小到現在,我從來沒有100%的自由。我想嘗試新事物。我一直有鍛煉的習慣,但我想學點別的東西,比如跳舞,或者一種新的鍛煉方式。」
她想強調的是, 向前邁出一步的快樂。
「當你到了 40 多歲和 50 多歲時,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快。這個時候,保持好奇心和沉重冷靜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52歲的三國,最終完成了自己靠織毛衣送兒子上大學的愿望,并順利出版了自己的多本著作,將興趣變成了自己終身奮斗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