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要分年紀麼?要看家室麼?
在全紅嬋在杭州亞運會奪冠以后,主持人白巖松在書里寫到:
一個16歲少女,拿下這麼多金牌,我們應該為她高興麼?
應該吧!為什麼不應該!
年紀從來不是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優先級。
但讓更多網友好奇的還是,明明全紅嬋是為國爭光了,卻還能惹來這麼多的爭議呢?
難道真的像網友說的那樣,全紅嬋唯一的錯就是出身貧寒麼?
亞運會上,16歲的全紅嬋在亞運會跳水項目上奪得金牌 。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讓人不禁為這個才華橫溢的孩子擔憂。
全紅嬋是個來自農村的女孩,家境貧寒,小時候經常挨餓。
7歲那年,一位跳水教練發現了她的天賦,將她帶走系統訓練。
經過努力, 全紅嬋在14歲時就在東京奧運會上為中國奪金。
那時,她單純地說參賽是為了賺錢治母親的病,網友們都為她的孝心所打動。
然而好景不長, 亞運會奪冠后,全紅嬋在一次采訪中微微轉了下椅子,就遭主持人當場批評「不禮貌」。
之后,一些網友更是無端猛烈批評全紅嬋,質疑她的實力和態度,甚至貶低她「一無是處」。
全紅嬋自小家境困苦,幾乎沒有正規教育,她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跳水訓練上。
一個普通少女若是長期處在高壓環境,難免會在放松時有些不夠謹慎的舉動。
何況,她剛為國家奪冠,本該是喜悅和自豪的時候,卻遭受那麼多非議,實在令人唏噓。
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全紅嬋的言行舉止難免會有一些不夠成熟穩重的地方,但這正是她需要學習和進步的空間。
如果我們過分苛求一個孩子就像成人一樣行事,那無異于扼殺了她成長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是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穩重的,全紅嬋也不例外。
全紅嬋為國奪冠,本應受到表揚和鼓勵,哪怕她有些小錯也應該寬容處理。
一個16歲的孩子,剛贏得人生中最重要的勝利,本該是興奮和驕傲的時刻,卻遭遇如此質疑和攻擊,她的心理必定受到不小打擊。
這對一個成長期的孩子而言實在是太過苛刻。
興許有人會說,公眾人物就應該有自覺,但我們又能要求一個小女孩有怎樣的定力和涵養呢?
一個普通人一生可能遇不到一次采訪,而 剛成名的全紅嬋卻要面對鏡頭下無數雙審視的眼睛,這種壓力著實難以想象。
所以,讓我們給予全紅嬋時間和鼓勵,不要將成人的標準強加于一個孩子身上。
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全紅嬋定會變得更加穩重。
現在,她需要的不是像白巖松和鄧亞萍那樣的批評,而是鼓勵和關愛。
農村出身的全紅嬋,一路努力到代表中國參加亞運會跳水比賽。
在激烈的對手競爭中,她憑借出色發揮,最終為中國隊摘得了跳水項目的金牌。
這原本應是一件值得驕傲與慶賀的事, 一個來自農村的小女孩在頂級體育賽事中奪冠,充分彰顯了她的天賦和努力。
然而,她還沒來得及沉浸在喜悅中,就迎來了外界的各種質疑與批評。
作為央視的知名主持人, 白巖松公開對她的實力提出質疑, 他認為全紅嬋只是在最后一跳時運氣好才贏得第一,是「僥幸」的結果。
這番言論一出,立刻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許多觀眾和網友都表示強烈不滿。
他們認為, 白巖松并不了解跳水項目,也沒有參與比賽,僅憑主觀臆斷就否定運動員的努力,這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接著, 前國乒運動員鄧亞萍也加入了批評行列。
她認為全紅嬋之所以能在亞運會奪冠,是因為「無知者無畏」,并表示如果現場氣氛更熱烈,全紅嬋就會手足無措。
此言一出,更是在輿論上撒起一把辣椒。
大家紛紛表示,這種批評未免也太過苛刻了。
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女孩,沒有經歷過大場面也是正常的,用「無知」兩個字來攻擊她,簡直像是在詆毀。
兩位公眾人物的言論,無疑給這個剛剛獲得首個重大賽事冠軍的少女帶來了巨大壓力。
她還那樣年輕,需要成長的空間那麼大,卻不得不在網絡上的口誅筆伐聲中承受著來自各界的質疑。
然而, 當我們客觀審視全紅嬋的表現時,就會發現這些批評存在失實之處。
比賽視訊清晰記錄了全程,全紅嬋在前三輪跳水中的表現就已經領先,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僅靠最后一跳逆轉。
她每一次出水,都展現了高超的技巧與絕佳的心態,這來之不易的成績,正是她日復一日刻苦訓練的結果。
對一個初初嶄露頭角的新人運動員,過分苛求是不公平的。
面對來自各界的責難,全紅嬋選擇了沉默。
她沒有在網絡上與酸民們爭辯,而是繼續埋頭訓練,努力提升自己。
或許全紅嬋也是希望自己可以用接下來的比賽證明自己的實力吧!
在這個寒門女孩身上,跳水教練看到了難得的天賦。
全紅嬋學新動作的速度快過常人一倍有余,比賽錄像她能夠獨立分析弱點。
14歲首戰奧運就摘金,近期亞運會上更是技驚四座。
「她跳下去,水花比我下餃子還小。」全紅嬋被網友親昵稱作「魔法師」。
然而大眾看到的只是輝煌結果,而忽視了背后付出的汗水。
事實上全紅嬋的表現明顯優于其他選手,奪冠離不開她的自身實力。
所以,就僅僅從這個結果來看,全紅嬋所得到的結果,都是她為自己贏來的!
我們從全紅嬋身上就完全可以看到出一個14歲女孩,在逆境中閃閃發光的樣子。
其實,全紅嬋的成就不是偶然,而是有人發現了她的天賦并給予了機會。
這個人就是全紅嬋最初的教練,可以說沒有那個教練,就沒有現在的全紅嬋。
這也就代表著,出身并不能決定一切,當機遇來的時候努力抓住,才是最正確的事情。
而與全紅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中國男足。
這麼多年來,中國男足雖然有著豐富的資源,但是從未進步。
不僅成績欠佳,還頻繁牽扯貪腐丑聞,就連足協主席都曾因受賄下台。
據爆料者稱,如果想加入省隊都需巨額「禮金」,進入國家隊的門檻更高。
許多潛力新秀都被系統性排除,天賦無以施展。
體育場上弱肉強食,但是公平競爭和陽光才是基石。
只有掃清陰暗面,志存高遠的少年才能為國爭光。
全紅嬋用實力證明,不論出身貧寒都阻擋不了勤勉的步伐。
全紅嬋用實力證明了——出身貧寒并不是錯!
所以不必懼怕艱難險阻,只要心存希望,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到達夢想的彼岸。
全紅嬋以自身實踐演繹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生哲理, 她的勇氣與堅韌值得每個中國孩子學習。
她為這個國家爭了光,這個國家也應該以她為榮。
讓我們一起祝福這個可愛勤奮的少女,在接下來的人生旅途中繼續勇往直前,不忘初心,實現所有美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