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善良」成為你的軟肋,掌握3個要點,別人不敢輕易招惹

人們經常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也有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善良是一個人的優良品質,但現實中,總是有人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

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是「 畏威不畏德」,這也是為什麼對別人越善良,他就越肆無忌憚。

案例簡講:

朋友小Z就遇到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由于公司降低成本,取消了單身宿舍,小Z家庭條件不錯,在父母的資助下,在公司附近早早就買了房子。

當時有位關系還不錯的同事一時找不到房子,出于好意收留的同事,本來以為的臨時救急的行為,給自己造成了許多麻煩。

一開始同事還表示感謝,可是住了三個月也不找住的地方,而且還經常帶一些人來家里聚會,搞的亂七八糟也不知道收拾。

小Z自己住的時候一個月電費也就100元左右,可這位同事來了之后,空調是敞開,出門也不知道關,電費直接飆升到幾百元。

小Z一次跟他說:「你在我這里住這麼久了,咱倆生活習慣不太一樣,要不你找找房子唄。」

沒想到同事根本不搭茬,東拉西扯聊別的,小Z不想把關系搞僵,也就沒有繼續深談。

可是有一次小Z出差,這位同事打過來電話說:「你怎麼沒交電費啊,家里都沒電,這怎麼住啊?」

小Z說:「電卡在門口的抽屜里,我在外面出差,你就交一下唄。」

同事痛快的答應,可到了晚上同事發來交電費的賬單說:「親兄弟明算賬,我交了電費300的電費,你轉賬給我就行了。」

小Z心里別扭,但還是把錢轉給他了。然后在網上把房子掛出去出租,當他帶人看房子的時候,這位同事怒道:「你什麼意思?你想趕我走就直說,你往外租房子,為什麼不跟我商量?」結果把看房子的趕走了。

小Z忍不住說道:「首先,這個房子是我的,我租也好,賣也好,這是我的權利,你住了三個多月,我一分錢租金沒給你要……」

話都沒說完,這位同事直接說:「靠,你是在跟我算賬嗎?那我走就好了。」

結果出于好意,結果卻得罪人了。

善良用在對人身上,那就是善良加倍;如果用才錯的人身上,就是以怨報德。「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古人早就說過。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1.做人原則的邊界模糊

大多數人剛開始交往的時候,大家都很客氣,可是相處一段時間下來,對彼此的脾氣、性格、實力有了一定了解,這時主導與從屬就會逐漸顯現出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博弈,一個人之所以不把你當回事,是因為他已經摸透了你,他覺得他可以壓你一頭,而這時你的原則邊界模糊,很容易讓人趁虛而入。

其實這是在每一次相處中不斷試探,而這時你的原則邊界又比較模糊,很容易逐漸處于被動的局面,一旦這種「他強你弱」的相處模式形成,想要扭轉相當的困難。

有時人們對看得見的東西,有明確的界限,比如,手機、電腦、車……;但對于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比較模糊,比如,時間、精力、權力……

2.有原則,但不知維護

有原則,也有清晰的邊界,但因為害怕沖突,不知道該如何維護。比如,最典型試探的過程,就是以玩笑的方式,要說直接翻臉,顯得有點小題大做,但不翻臉,自己又比較難受。

可越是這樣,自己就越是被動,要知道任何一段長久的關系不是靠一味地退讓,而是相互的尊重。

就像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人經常懟你,不是因為他情商低,而是他根本不在乎你,在比他厲害的人面前,他不敢如此。」

在心理博弈的過程中,是本著「交互原則」,「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而不一方不斷退讓來維系彼此的關系。

掌握這幾點,讓你擺脫類似困境

1.明確原則,并讓對方知道

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原則的邊界在哪里,可以理解為你的「底線」,不要有模糊地帶,這樣也行,那樣也可以。

明確了自己的「底線」,在相處的過程中讓對方知道,就拿開玩笑這種方式在試探底線的過程,如果讓你感覺到不愉快了,不一定要懟回去,而是明確的告訴對方,這種玩笑讓你不舒服。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讓「空氣凝滯」,方法很簡單,面無表情與他直視,不需要有任何回饋,只要你不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對方。

2.讓對方有成本意識

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別人讓你幫忙,會占用你的時間,如果恰巧手頭沒啥事,那幫忙也無所謂,可是如果你手頭正好有事,那就讓對方「等一下」,或者刻意讓對方「等一下」。

而這個「等一下」就是最簡單需要對方支付的時間成本,如果對方不愿意等,那麼說明這件事并不是非你不可,如果說因此而心懷怨恨,那不交往也無所謂。

當對方愿意為你提供的幫助支付相應的成本時,自然也會珍惜, 對于廉價的東西沒人會在意,而對于支付成本越高的東西,人們往往越珍惜,與人相處同樣是這個道理。

比如,談戀愛本來是一個相互的事情,但是付出更多的一方,肯定更在意對方,這就是人性。

3.丑話在前,不留模糊空間

經常能聽到人們說:「咱們把丑話說在前頭……」,這其實是一種心理預期值管理,如果超出對方的心理預期,那麼大家不用在這個事情糾結,如果對方能夠接受,在遇到問題時,大家彼此都心里有數。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所謂的「丑話」,對方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可是當你說出來之后,對方覺得「原來是這樣,其實也沒什麼」讓接下來的相處更為融洽。

有句話說得好:「 把丑話說在前前,好過把麻煩留在后面。

不過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有模糊的地帶,涉及原則、底線的事情一定要說清楚,別讓對方有猜的空間,否則很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寫在最后

大多數人都是「畏強不畏德」,并不是因為你「善良」,別讓就尊重你,而是因為你的處事方式讓對方有敬也有畏,這樣的關系才能長久,而不是一味地退讓換來短暫的相處空間。

你在于人相處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