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而是在于養成4種習慣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一個好習慣會讓你終身受益,而一個壞習慣會如一個如影隨形的魔鬼,壞了你的大事。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的,還在于養成了這幾個習慣。
1、耐心的習慣
加拿大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 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這與中國古人所說:「十年磨一劍」,不謀而合。
耐心意味著,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最基本的做起。就像小時候,我都學過《達芬奇畫蛋》的故事:
達芬奇在學畫的最初階,老師一直讓他畫蛋,畫了一天又一天。
百思不得其解的達芬奇,得到老師的解答是;「要做一個偉大的畫家,就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通過畫蛋,你就能提高你的觀察能力,最后才會得心應手。」
可見,成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鐵杵磨成繡花針」,需要反復地練習、練習、再練習,才會「孰能生巧」,才能「信手拈來」。
2、堅持的習慣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 不是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下去才有希望。」所以, 成功屬于堅持到最后的人。
看過一副漫畫,刻畫一個人挖鉆石的場景。第一幅畫上,一個人挖寶石進展很快,但挖到很深的地方了,還是沒有挖到鉆石,他就氣餒地離開,但畫面顯示,寶石距離他就只差一層薄土了。
第二幅畫上,他又找個地方重新挖起來,可挖到比上一次還更深的地方,依舊沒有挖出寶石,同樣的,畫面中顯示,只要他再多挖幾下,寶石就在前方。
如此幾幅畫都是這樣的場景,挖寶人每一次都信心滿滿地開挖,每一次都在堅持不下的時候折返,但他每選的一條坑道內,都有寶石。
這副畫告訴人們:很多人之所以與成功失之交臂,往往只差一步之遙,再堅持一下下就可以了。
所以人們常說:「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堅持走下去,才能抵達最想要的彼岸。
3、自我激勵的習慣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說:「一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對自己的能力永遠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自己認為必將失敗無疑。」
一個善于自我激勵的人, 總是會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在困難和阻礙面前,保持一種定力和必勝的信心。
有一則寓言故事,就生動闡明了這個道理。
三只青蛙掉進了鮮奶桶中。
第一只和第二只青蛙都感到絕望,直接放棄努力而死掉了。
第三只青蛙卻覺得只要找到墊腳的東西,就能跳出這可怕的深桶。于是它邊劃邊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攪拌下變成了奶油塊,在奶油塊的支撐下,它奮力跳了出去。
滿懷希望的人,總是樂觀向上。并在這種積極的心理作用下,生發出無窮的力量,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見招拆招,最終將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可能。
4、立說立行的習慣
人們常說:「心動不如行動。」又說:「等待是成功的天敵」。
想要成功,不如現在就行動,并甘愿為之付出必要的代價。
凡事先干起來再說,不要被困難嚇倒,行動可以讓你變得更加堅強。
就像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角羅子君,失婚之后重返職場,一開始被人嘲笑,自己也摸不著北,但熬過了最初的一段時光,就漸漸適應了職場的節奏,該學什麼,該往哪方面努力,就有了清晰明了的方向。
同樣的,一個暫時處在人生低谷的人,最要緊的是解決吃飯問題,那麼只要能安身,哪怕一天只能賺得三餐的飯錢,也不妨先干起來再說。
也許,一開始,自己能做的就是別人嗤之以鼻的「小事」,但因為自己愿意付出百倍的努力,把小事做到極致,也就會讓人刮目相看,由此給自己貼上了敬業、靠譜的標簽,更大的機會也就不吝嗇伸出橄欖枝。
勞倫斯也曾告誡人們:「成功的秘訣,是在養成迅速去做的習慣,要趁潮水漲得最高的剎那,此時不但沒有阻力,還能幫助你迅速成功。」
不要等待時機,當你迅速行動起來的時候,機會也會來到你的身邊,捎帶你一程。
一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是一個夢想家,更是一個實干家。
他們愿意在迅速行動中,找到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并及時改正缺點,不斷鼓勵自己,揚長避短。
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迅速地爬起,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成功也就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