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軟之人無福,懂得在3方面狠心的人,才會受人敬重
明朝思想家,心學奠基人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是什麼意思??其實心軟并無錯,心軟的人,大部分都是過得苦的。以便滿足他人,卻委屈自己,他人還不在意,自己卻難以釋懷,何必呢?
大家每個人都是有憐憫之心,這個是人性本善的體現。但是,并非每一個情況下都應該心軟,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心軟的人反而更容易耽誤事,因為缺欠一定的決策能力,而且很有可能會因此給自己引起不便和損害,因此,身邊的福分自然便會逐漸減少。
王陽明勸導:做人,要學會適時地「心狠」,尤其在這三件事上。
1、保護自己的家人,要有硬氣
家是大家的港灣,每一個家人要竭盡全力保護才能夠 保證家庭和睦溫暖。有的情況下,當家人面對他人的叫囂和刁難時,大家一定要站出來,保護自己家人的權利不受侵犯。
正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兄妹多的家庭,更應該心手相連,互相照顧,不可以有窩里斗的狀況,容易被他人看不起。外人也會乘機而入,破壞你們家庭的和諧。
隔壁鄰居李大哥和弟弟原本關系還不錯,因為彼此成家后,涉及到不少利益紛爭,兩小家開始勾心斗角。自打父母去世后,兄弟兩人因為分配問題變成了仇人。
一些心懷鬼胎的親戚看到兄弟爭吵,故意從中挑撥離間,致使兄弟倆的矛盾加深。最后的結果就是,祖屋被親戚占據了,李大哥和弟弟才后悔莫及。
畢竟是都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家人,心手相連才是家庭和睦的根本啊。
2、做大事兒時,不要心軟
成大器胸懷坦蕩,換句話一個人要成就大事兒,就應該有全局觀念,不要限于婆婆媽媽的事上,看上去猶猶豫豫。
還記得大伯在年輕時期,便是一個「心軟」的人。他經營一家家庭小作坊,聘請了3個員工。生意不溫不火,但也可以有贏利。
到了以后,他孩子畢業以后籌劃把家里的工廠擴大規模,不斷招騁新手,發展大量的業務。大伯處于半退休的情況,當聽見孩子要整頓這樣,整頓那樣時,就開始心軟了,他舍不得更換舊機制和舊設備。
當大伯聽見孩子要裁去老員工時,大伯更加是極力挽留。就因為大伯的阻礙,引起孩子無法開展工作,只能另謀出路,跟他人合股創業。
在我們要歷經一番大事業時,眼下會出現百般阻撓,倘若你不心狠去切掉眼下的阻礙,也只能容易分散精神,最后耽誤了時間,也進行不了任務。
假如你雄心壯志要進行大事兒時,就必須下狠心,一心向前沖,世界都是會為你讓路的。
3、能夠心地善良,但也要有紅線
為人心地善良,是我們追崇的質量。積德行善,處世待物彬彬有禮,他人順理成章愿意跟你共處。但是,偏偏有人看上了你的心地善良而諸多為難,這個時候,你的心地善良就必須帶些鋒芒了。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際共處中,我們以誠心誠意面對他人,有的時候卻換不了另一方的真心。當另一方看上你的脾氣好,好講話,便會有意無意地危害你。假如你一昧地妥協讓步不出聲,便會催長另一方的氣焰和勇氣,直到對你貪得無厭地危害。
做人做事要有紅線,才能換得他人對你的重視。
心太善之人,便是福薄之人。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假如你在一些不能妥協讓步的事情上心太善,蒙蔽了自己的雙眼,讓自己過得很委屈和受罪,這有多糟糕啊,好的福氣也會隨著流走。
做人做事不能一昧地心太善,必要時候要擺出自己的態度和原則,堅定信念。他人不會貿貿然危害你,也不敢觸碰你的紅線。
當然,之上僅僅我對王陽明心學中淺顯的認知而已!
縱覽王陽明的一輩子,他想干什麼,沒有是他做不了的,在研究心學,精磨字畫,教肓子女的同時,也要井然有序地領兵,王陽明好像始終攻無不克!
王陽明的一輩子坎坷不平,痛苦卻從未都沒有擊敗過他,反而是愈挫愈勇,最后有了王陽明心學,變成了中國的圣賢。
古來至今,王陽明心學始終被人們細讀,這是因為他的心學在當代在日常生活中也依舊適合,不論是工作,生活,或是做買賣,都能從這當中吸取到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