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識人術:有三類「面相」之人,往往非富即貴,占一點必將出人頭地

活在這個世上,人人都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大富大貴,成就一番事業,讓身邊人刮目相看。可富貴之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努力一生,或許只能平凡度過每一天。但平凡就不一定不好,這種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可要想成為非富即貴之人,并不是說通過努力就能實現,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解釋說:那些富貴之人大多是有錢有人脈,甚至是富二代,起點跟我們普通人就不一樣。但這個世界上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的人并不在少數。

但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成為別人眼中的大富大貴之人?很多人想不通,或許從曾仕強先生的回答中,可以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很多人或許不了解曾仕強是誰?

曾仕強不僅僅是「中國式管理之父」,還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尤其是多年來,對《易經》鉆研頗深,參悟了非常多處世的智慧。多年來,為了讓國人讀懂晦澀難懂的《易經》,他親自整理編撰了《易經真的很容易》,將他 對人性復雜、世間百態的感悟寫了進去,而且通過熟讀《易經》,還整理出了自己的一套識人術。

比如在《易經真的很容易》中,曾仕強就對「非富即貴」之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曾仕強識人術:這三類「面相」之人,往往非富即貴,若占一點,恭喜你!

一、言談舉止彰顯高情商

曾仕強在《易經真的很容易》中提到《易經》中的這句」「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這句話是說一個人學習是出于積累知識、明辨是非的目的,而且他的為人處世十分寬宏大量,那麼這樣的人在曾仕強看來言行舉止彰顯了高情商,這樣的人往往是非富即貴之人。

一個言行舉止都很得體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無論做人還是做事,也更容易左右逢源,也容易得貴人相助,這樣的人自然更容易取得成功。

二、敢于擔當

曾仕強《易經真的很容易》:「悔」字從心,「吝」字從口。犯了過失,心中想要補過向善,叫作「悔」;犯了過失,口頭上說要補過,卻想要找借口搪塞。這句話是說如果一個人犯了錯不想著及時改正,那麼將很難成大事。反之,一個知錯就改、敢于擔當的人,更容易大富大貴。

一個敢于擔當的人,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這樣的人懂得不斷提升自己,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只要不斷謙虛進步的人,才不至于被淘汰。而非富即貴的人往往就是這樣的人,他們「不顯山不露水」,隨時都在提升自己,從不會覺得認錯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三、遵循客觀規律

曾仕強提到:《易經》的「經」字,便是不變的道理,必須經常當作遵循的法則,持經變達的精神,有所變有所不變。生活的方式可以改變,而生活的法則不能變。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這一切都要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

那些非富即貴之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肯定是在遵循客觀規律后做出的改變,這樣的想法、行動才能貼切實際,無論做任何事都能取得想要的結果。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