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欺上瞞下不對,為什麼還要這麼做?3個原因看清現實,及時認清還不晚

我們在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上常常會發現欺上瞞下的情況(當然體制記憶體在的這種情況可能更普遍一些)。事情做錯了,或者出現了自己壓根預料不到的情況了,不是儘快糾正或者儘快上報,而是欺上瞞下,視而不見,或者歪曲事實。

欺上瞞下當然是錯誤的做法,但是很多中層管理人員多多少少都存在這個問題。

他們自認為用巧妙的方法可以掩蓋事實,用巧妙的說辭可以遮蓋事實,而其實他們心裡壓根就沒有底。反正能拖儘量拖。實在拖不下去了,再考慮如何去應對。

為什麼會產生欺上瞞下的情形呢?為什麼這些欺上瞞下的人會這樣做呢?

01、封閉型的自我

欺上瞞下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當事人自我能力不夠,自我眼光不夠,自我預見力缺乏造成的。

也就是說,因為個人的崗位勝任力不足,所以造成了一些他們壓根就不願面對,更不希望上司或下屬知道的真實情況。

為什麼這些人不願面對呢?

因為他們的內心是封閉的,自我是封閉的。

他們認為,如果把真實情況告訴給上司了,上司必然會追究屬于自己的責任。一旦追究下來,自己就可能吃不了兜著走了。他們同樣認為,有些情況,是不能讓下屬了解的,如果下屬了解到某些真實情況,那麼就可能變得消極怠工,或者以其他方式威脅到自己的管理工作。

這些欺上瞞下的管理人員,因為屬于封閉型的自我,所以總會死死守著自己的面子,生怕別人知道了一些事實之後對自己不利,唯恐別人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所以寧可欺上瞞下,也絕不正視事實和真相。

02、帶有僥倖心理

欺上瞞下型的人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而是多年來的慣性形成的。

他們從過往的經驗中得出來欺上瞞下總有60%以上是可以不為人知的,是可以hold住的,所以才會這麼做。

因為有僥倖心理,所以他們自認為即便有時候上司或下屬得到了真實情況,他們通過巧妙的說辭和托詞,也可以適度減弱因為欺上瞞下可能帶給自己的損失。

但是,他們的僥倖心理,一方面令自己陷入在對錯誤的隱瞞和糾結之中,另一方面自己也無法採取及時、快速、有效的措施加以化解。

無論他們有多大的僥倖心理,事實就是他們可能會在某一段時間內達到不為人知的結果,但是在對自我、對公司、對下屬負責的角度上,他們已經帶來並且製造出更多的損失了。

難道這些欺上瞞下的人不知道這些嗎?

他們當然很清楚。但是慣性和自我保護的本能限制了他們為改正自我工作作風採取有力行動。而且欺上瞞下的事情做得越多,就越會深陷其中。

03、計算過損失值

欺上瞞下的中層主管人員,往往有很不錯的頭腦,智商高,情商也不錯。他們知道上司喜歡聽的是什麼,知道下屬最願意接受的是什麼。之所以要欺上瞞下,就是想兩面討好,兩面維持,兩面保持自己所希望的均衡和可控。

所以這些人也不是在所有重要事項上都會欺上瞞下,而只是在其中一部分事實上,在那些可能會對自己造成不利、帶來損失的事情上欺上瞞下。有時候甚至要求下屬和自己一道糊弄上司,希求能蒙混過關。對他們來說,為了利益,欺上瞞下也是一種合理手段。

對那些慣于欺上瞞下的管理人員,他們會用精確的方式計算出這樣做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以及不這樣做可能會帶給自己的損失。

他們用精確的利益衡量標準來決定哪些事情可以「欺上」,哪些事情可以「瞞下」。

因為精于算計,所以這些人頭腦的精明是沒得說的;因為始終需要考慮如何遮遮掩掩,所以這些人的口才也是沒得說的。

但是,他們在欺上瞞下方面花費了過多精力,就勢必在其他方面減少精力的花費。因為一旦開始撒謊,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提防和圓謊。所以這些慣于欺上瞞下的管理人員,心態其實是不穩的,心情其實是忐忑的。

更為重要的是,忙著欺上瞞下,卻往往在主業上,在自己的崗位上前進甚少。想想看,一個不願正視事實,寄希望于欺上瞞下來維持「現狀」的人,要提高起來的確困難重重。

而這個困難,正是他們為自己找的。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