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識人術:判斷一個人的人品,看5件小事就夠了

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可否認,遇到大是大非的時候,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本性,但現實中哪有那麼多大是大非,讓你看到一個人的真實的一面?

所謂的識人術,不過是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的過程。無需經歷什麼大風大浪,從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品質。

有些人平時看似彬彬有禮,可一旦觸及到利益時,不惜撒潑打滾,自毀形象。本性自然也會暴露無遺。

行走職場,我們會遇人無數,完全可以通過以下5件小事觀察一個人品質。

01.對待弱者的態度

人品與教養往往從他對待弱者的態度中就可以一目了然。

人性中「欺軟怕硬」是常態,就像一句話說得好:「有人經常懟你,你以為他是情商低,其實是他不在意你,因為在比他強的人面前,他不敢這樣。」

「慕強」、「畏上」是職場人的常態,可是對待弱者就會立刻變臉,這是偽裝不來的事情。

尊重實力強大的人、地位高的人,未必人品好,但如果能給予弱者尊重,善待弱者那麼可以判斷這個人善良,人品也一定不會太差。

曾經就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一次陪領導吃飯,同事跑前跑后服務周到,但是對待服務員卻是吆五喝六,百般挑剔,看似是為了更好的服務領導,但領導對他的印象一下就跌落到谷底。

後來這位領導說:「當你混得好的時候,別人都在恭維你,那是因為他們需要你身上的價值,但當不如意的時候,這些人恨不得落井下石,踩你兩腳才肯罷休。對待這種人品的人,不值得重用。」

一個人的人品,無法從對待強者的態度中判斷出,卻無法偽裝出他對弱者的謙遜。對待弱者的態度,是極具參考性。

02.對「誠信」的維護

《論語·顏淵》中提到:「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

可見,誠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根本不在意「誠信」自然也不會維護了。

判斷一個人的人品,誠信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從小事中就能看得出來。看似說了漂亮的話,讓別人當時心情舒暢,但說過之后就拋諸腦后,久而久之誠信就會丟掉。

言必行,行必果」是一種品質,誠信是基石。

比如,借錢這件事,為什麼許多人都比較慎重,借前是朋友,借后就是仇人了。這就是失去誠信之后的反噬效果。

可以這樣講,一個人不管多有錢,地位多高,名聲多響亮,若是失去了「誠信」,那麼在別人眼中也不過是道貌岸然之徒。

有句話說得好:「 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你有多少錢,有多大的權,而是給人一種靠譜的感覺。」而這種靠譜的感覺,誠信所占據了很重的分量。

03.對待親近人的態度

記得一次與同事出差,他對待客戶、對待同事都極好,可是當父母給他打電話的時候,那種掩飾不住的不耐煩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

當時領導對他說了一句:「小伙子,沒想到你的‘演技’這麼好,我差點就被你‘演’了。」同事被領導說的一頭霧水。

後來領導提起說:「一個人對待自己父母,親人尚且如此,能指望他真心的對誰好呢?」

正如一句話說得好:「被愛的總是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正因為親近的人會原諒,所以一些人才會有恃無恐,肆無忌憚。

人們總是把最好的情緒留給外人,把最差的情緒留給家人。有些人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禮,但回到家中總是「疲憊」,「家是港灣」等借口當成理由,把壞情緒留給家人。

道理看似沒錯,但從側面也反應出一個人的教養與品性。

對待外人和陌生人能做到彬彬有禮,很有可能是一種處世圓滑與世故;而能將好情緒留給親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養。

04.看一個人是否欲壑難填

知足可以常樂,欲望可以使人進步,但貪心卻能會讓人跌入深淵。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意思是說,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只要能用心把握住其中一樣就夠了。這樣的人常樂,因為他們容易滿足,懂得知足。

知足常樂道理不錯,但如果老婆孩子熱炕頭,也就是失去了進步的動力,有更大的欲望,并不滿足現狀,是讓人進步的動力。

就像人們說「越自律越自由。」事實上,對于自律而言,個人以為欲望才是自律動力。比如,想賺更多的錢,就要比別人更努力,想要好的身材,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汗水……欲望越強烈,自律性就越高。

可欲壑難填就是貪心的集中表現,想得到的太多,權力、金錢、美色……貪心重的人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到,最終不過就是浮光掠影。

記得有位粉絲咨詢,運作晉升的事情,當事情有了一些眉目的時候,又想著既然已經晉升有望了,可以順便跟領導提一下職稱的事情,結果挺好的局面變得十分被動。

本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還未有著落就想著花一次錢,辦兩件事,這也是一種貪心的表現。畢竟職場職位就那麼多,晉升崗位是優質資源,評定職稱也是優質資源,領導完全可以在平衡關系中分配給兩人,可他這麼一提,最終兩件事都耽誤了。

有積極進步的想法是好事,但如果貪心的話,事情很可能就回向著相反的方向演變。

05.對別人是否評頭論足

現實中總有一些人熱衷于對別人生活評頭論足,指手畫腳。

比如,有人跳出安逸的工作環境,選擇創業時,他們會說瞎折騰什麼,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人守著一份工作干了許多年,他們又會說不思進取,小富即安;

節約會被他們說成摳門,大手大腳會被他們說成炫耀嘚瑟……

職場中總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真相,總習慣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對別人妄下評論。

有句話說得好:「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的感同身受,如果你用心會發現,那些真正見過大世面、有修養的人往往越是懂得尊重別人的意愿和活法。

很多東西對A來講,或許拼盡全力也未必能獲得,而對于B來講,或許只是唾手可得。 堅持自己,尊重別人是一種修養,也是人品的體現。

曾經在網絡上聽到過這樣一段話:「請你不要冒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聽聞我做了什麼,卻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

寫在最后

職場中識人不過是通過小事看到一個人的人品與修養,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都會「演繹」出自己想表現的樣子,反而小事更像是一面「照妖鏡」,折射出人品與修養。每個人都會偽裝自己,卻會被各種各樣的小事所打敗。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