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更為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古人言:「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更為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從我們懂事起,父母就會教育我們,做人要大度,要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當時年紀小,不懂得這句話的精髓所在,總覺得父母過于膽小怕事。當我們被別人欺負的時候,肯定是不能忍氣吞聲,要給予同等或者雙倍的報復。後來慢慢長大后,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發現父母的這句教誨不是懦弱的體現,而是一種做人的藝術。

我們現在以一個成年人的眼光來分析一下「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的含義,它告訴我們的道理無非就是,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面對對方所犯下的錯誤,要盡可能地選擇原諒,而不是揪著不放。

相信大家的身邊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我們就來說說心胸狹隘和開闊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如果一個人對于什麼事情都非常計較,那麼他的眼里就只能看到對方的不足,而看不到別人的閃光處,長期以往的話會讓自己變成一個非常記仇且憤世嫉俗的人。

可是大家想想,人都是有一定的忍耐度的,當一個人一直對你斤斤計較,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出于禮貌就沒有放在心上,可類似的事情上演太多次的話,就會惹怒對方,當你有一天需要對方幫忙的時候,他只會選擇冷眼旁觀,甚至還會給你增加一些障礙。

反之,若是你「得饒人處且饒人」的話,那麼對方為因為你的大度而深受感動,將你的好時刻記在心上,當下次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算你沒有開口,對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也會主動出手相助。

不過這句古言還有個更經典的下半句,那就是「得放手時須放手」,也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及時放棄。一個人不可能擁有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候往往會面臨一些選擇,讓你選擇魚還是熊掌,為了利益最大化,你不得不做出選擇。

好比如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在孩子還未成年的時候,父母確實是要盡到養育的責任,可是當你的孩子長大成人后,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后,作為父母就要學會對其放手,這種放手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畢竟我們并不能一輩子陪在孩子的身邊,總是要讓他學會獨立生活。

對于一個學生而言,知識肯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總是會存在著一些短板,特別是在考場上的時候,要學會放棄,這樣才能用規定的時間內獲得更高的分數,若是一直揪著自己不會的題目思考的話,那麼就會導致其他的題目做不完,從而考不到自己想要的分數。

這句話不管是對于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