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真正厲害的投資人,掌握3大投資思維,再難也能翻身逆襲

巴菲特的兒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如果自己的父親是天下第二聰明的人,那第一肯定就是查理·芒格。

從身份上而言,查理·芒格不僅是巴菲特多年的好搭檔,同時還是他旗下公司的副主席,他們二人一同共事了幾十年。在巴菲特多年的投資當中,很多都是查理在背后支招,素有巴菲特「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稱。

對于芒格,巴菲特有這樣的評價:「查理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沒有查理,我會比現在窮很多。」

查理·芒格,1924年1月1日出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194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成為了一名律師。此后,他開始涉足房地產投資,并在一個名為「自治社區工程」的項目中賺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美元。從1978年起,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至今。

而《窮查理寶典》收錄了查理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從這位素來「以低調為樂」的投資大師查理·芒格的的投資經驗及人生智慧。而關于查理·芒格的投資經驗,大致可總結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不做不該做的事情

在查理·芒格看來,有兩件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第一是肯定會失敗的事情,第二是他做不到的事情。

不論是在生活還是投資中,查理·芒格都會先思考什麼事情不能做,然后避開它們,再去考慮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關于這一點,查理·芒格喜歡從人類常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他看來,無論多厲害的投資家,也不可能完全理性地投資,所以他總結了那些影響人們做出判斷的心理因素,這也是查理·芒格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種思想,叫做人類誤判心理學。什麼是人類誤判心理學呢?簡單來說,就是即使我們再聰明,大腦也會有失靈、判斷失誤的時候。

除了這種逆向思維,查理·芒格殲滅不該做的事情的第二種方法是拒絕做超出他能力圈以外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查理·芒格覺得這件事他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或者是這件事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那他就不會去做。比如近十年來發展迅猛的高科技行業,查理·芒格就很少涉足,不是因為這個行業沒有潛力,而是這個行業超出了他的能力圈,他不太能夠理解這個行業。

第二步:用跨學科的思維分析問題

我們以前總認為,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做,比如語文老師就專門教語文。但在查理·芒格看來,只靠單一的學科知識來判斷還不夠,而是要利用多個學科的思維來綜合考慮,這就是跨學科思維。

比如語文老師,不能只懂漢語言,他在講文言文、古詩詞的時候,還需要懂歷史一樣。如果我們只用一種學科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我們的眼光就會變得狹隘。就像查理·芒格在很多場合常常說的那句諺語一樣:「在手里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那麼如何運用呢?

首先,我們需要掌握幾門重點學科的重點知識,比如數學的復利原理和基本的排列組合原理、會計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等。在掌握這些知識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利用雙規分析法,多角度去評估一件事情。

第三步:當合適的機會來臨時,就果斷行動

第一個原則是,花在思考上的時間比花在行動上的時間多。

比如查理·芒格要投資一支股票,先會用逆向思考摒棄一些容易失敗的事情以及能力圈之外的事情,然后再用多學科的思維和雙規分析法篩選股票。即使是經過這麼嚴密的思考,在最后要行動之前,查理·芒格還是不會貿然出手,他還有最后一步思考,就是檢查清單。

第二條投資原則是,一旦是自己通過審慎判斷選擇的投資,他一定不會小打小鬧,而是會投入最大的資源,然后坐等投資收益。

當查理·芒格投入資金后,他不會像大多數股民一樣,每天盯著大盤,心情也跟著K線起起伏伏。相反,他不會因為一點波動就頻繁買賣,而是安坐下來,長時間地持有該企業的股票,等著他的股價上漲。

總之,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思維被禁錮住。學習厲害人的思維,會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