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都是不動聲色的人,懂的人都是社會贏家
01
看過一個哲理故事。
一位小和尚在打坐,窗外的蟬嘶鳴著。他站起來,把蟬趕走。
隔一會,蟬又來了。
如此反復,小和尚就再也坐不住了。
禪師說:「別趕樹上的蟬,要趕走心中的蟬。」
從此,禪房安靜下來。
有句話說得好:「人在鬧市中,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動蕩不安,煩惱不休。」
成年以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老人,孩子,家庭,事業......壓力接踵而至,但是我們必須要有應對的智慧。
因此,建議你,從今天起,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02
第一,著急之事,壓住火。
兵法里說:「安則靜。」
想要防守自己的陣地,就得像高山一樣,穩住陣腳。對手越著急,你就越要保持不動。
三國時,諸葛亮帶十萬精兵,從斜谷進入渭水南岸。
司馬懿帶兵攔截,但只是安營扎寨,并不出擊。他認為,諸葛亮從蜀地,遠道而來,當然要急于求成,而他不能急,要慢慢來。
兩軍對壘,一百多天,司馬懿一直按兵不動。
諸葛亮送了女人的衣服和首飾,嘲笑司馬懿是一個「弱女子」。司馬懿把衣服穿上,自娛自樂。
最后,諸葛亮在軍營中病故,士兵悄然撤回。
如果你遇到著急的事情,就別慌亂,第一時間「澆一瓢冷水」。否則你會手忙腳亂,被當下的困難困住自己。
解決問題,往往是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你順著絲線去尋找方法,還要一層一層地剝開。
比方說,遇到偷東西的小人,你不要馬上就責罵,而是看清楚小人為什麼偷東西,如果他僅僅是饑餓,你送他一碗飯,也許就幫助他改過自新了。
真正的厲害,可以是「一瀉千里」,也可以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遇到急事,建議你采用后者。
03
第二,長久之事,沉住氣。
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成大事,非一日之功。」
戰國末年,秦國一舉吞并了魏國、趙國等。
秦王決定占領楚國,大將王翦和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了。
令人奇怪的是,王翦在遇到楚軍的時候,馬上停下來。六十萬人,在原地休息了很長時間。無聊的士兵,用丟石頭來打發時間,也有人在做游戲。
王翦和士兵一起喝酒,聊天,日子非常愜意。
假以時日,楚軍很不耐煩了,對于戰事,麻木了。王翦忽然下令出擊,大獲全勝。
文豪蘇東坡點贊:「王翦以六十萬人取荊,此一拔取齒之道也。」
「一拔取齒」,本意是說,把小孩子的牙齒毀掉,痛一陣子,又會長出來;等孩子長大后,再把牙齒毀掉,以后就不會長出來了。
沉住氣,等一等,就是尋找最佳機遇,考慮到長遠,而不是當下的輸贏。
從現實生活來看,人生幾十年,不能得過且過,要有「七歲看老」的本事。
做人就像天空一樣,白云來了,烏云來了,都不要慌亂,風雨雷電之后,又會出現湛藍。
比方說,找工作,要考慮發展前途;創業,要想到多年之后的出路;買房子,要想一想養老的問題。
花一些時間,用來思考,比匆忙行動,更靠譜。
04
第三,不明之事,慢慢看。
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奇人異事。
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吸引你的目光,你甚至會以為,那就是人生的機遇。而現實就是, 「事出反常必有妖」。
因此,厲害的人,常常不動聲色地觀察。時間就像無形的刀劍,把混亂的東西,一點一點地剝離下來。
在《搜神記》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西周時期,有一個叫葛由的人,住在蜀地。他喜歡把木頭做成羊,然后拿到集市上去賣。
他的行為引起了當地的貴族的注意。
有一天,葛由騎著木羊登上了綏山。幾個貴族,緊跟其后。
在一片桃樹林,所有的人都升天,變成了神仙。見證了當地的一句諺語:「得到綏山一只桃,不能成仙也自豪。」
事情的真假,我們無法考證,但是我們應該佩服那些貴族,通過長期觀察,發現了事情的端倪,并且做出了靠譜的行動。
生活中,很多事情,以假亂真,也需要我們去偽存真。如果你不善于觀察,就會落入圈套;如果你觀察不仔細,行動就會失敗。
反常的事情,如果你看透了,就知道如何行動了,從而帶來好處。
我的一個文友小廖,一直靠投稿到雜志、報刊,賺稿費。這些年,他一直研究網絡平台,并經過多番嘗試,建立了自己的平台,不僅自己賺了錢,還帶著身邊的人,一起賺錢。
小廖說:「我喜歡研究歷史,因此選擇了歷史領域。」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你要搞清楚,到底哪一條路,適合你。如果每一條路都試一試,恐怕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會因此負債累累。
05
有一位足球健將說:「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于給雙腳添了一對翅膀。」
人生路上,有風雨,有藍天,有溝渠,有平路......該來的,總是回來,躲不開。
當周圍的人,都在慌慌張張走路的時候,你站著不動,就「鶴立雞群」了;當周圍的人,喋喋不休的時候,你沉默了,就「出類拔萃」了。 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做。
泰戈爾說過:「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懷揣希望去努力,靜待美好的出現’。 」
愿你我,不怨不怒,不疾不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