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曾說:「把工作當賺錢手段的人,很難變富」,讀懂了就知道該怎麼做

把工作當賺錢手段的人,很難變富,這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的觀點。

最近在《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書上讀到了這個觀點,起初我還難以理解,但我深入閱讀了之后,驚出一身冷汗,差一點就掉入了窮人思維的陷阱里,把工作當賺錢手段。

先簡單介紹一下洛克菲勒,他出生貧寒,白手起家成為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他把自己的思想通過書信傳遞給了后代,這也使得他的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鐵律,足足富了六代。

這樣的牛人,他的觀點必然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01

把工作當賺錢手段的人,很難變富

為什麼說把工作當賺錢手段的人很難變富?因為工作的本質壓根就不是賺錢。

在洛克菲勒看來:「工作的本質是給人帶來快樂,能力帶來提升」

妳把一個不是賺錢的東西拿來賺錢,自然很難變富。

拿二三線城市,比較普通的公司來舉例,一個基層員工的月薪也就3000-5000元人民幣,對很多人來說,富有這個詞代表的收入至少也是好幾百萬,那基層員工達到富有的程度,用5000元人民幣月薪來算,要賺到500萬元人民幣,需要83年,還不算開銷。

而很多高層的上限,也就1萬塊,這樣賺到500萬元人民幣也需要41年,還不算開銷。

把工作當賺錢手段的人,單從金錢積累的角度來看,都很難變富呀。

洛克菲勒曾說過:「用工作來賺錢的人,面對的會是痛苦的折磨」。

把工作當賺錢手段,還會讓我們備受折磨,一個心態崩了的人,很難變富。

之前咱們也計算過了,工作的本質壓根不是錢,想通過工作變富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一味地把工作當賺錢手段,妳會發現自己哪怕拼了命的想通過工作賺錢,結果一頓操作下來,一個月還是只有那麼幾千塊的工作,內心肯定會備受折磨。

哪怕妳再認真、努力,只要妳把工作當成了賺錢手段,就注定了妳這輩子很難變富。

那些富人的財富從何而來?

02

巨大的財富不是刻意去賺來的,而是順便來的

那些富人巨大的財富不是刻意去賺來的,而是順便得來的。

洛克菲勒小時候非常窮,連讀書的錢都沒有,但他從來不會把工作當做賺錢手段,他第一份工作就選擇了工資非常低的記賬員,在工作過程中,洛克菲勒有好幾次差點都吃不起飯了,但他卻依舊樂在其中。

每天天剛亮就到了公司,辦公室的光線非常昏暗,他卻不知疲倦的工作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份工作從來沒有給洛克菲勒帶來任何枯燥,洛克菲勒也從未要求過加薪,他滿腦子里想的是如何做好這份工作,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

這樣的專注度讓洛克菲勒的財務知識與管理能力突飛猛進,公司為了讓他發揮更大的給他升職加薪。

看似洛克菲勒只得到了升職加薪的好處,其實他的認真工作給他建立了可觀的人脈與強大的創業必備能力,這也讓他之后的創業屢戰屢勝,最終越來越有錢。

洛克菲勒一直對金錢很渴望,但他從始至終沒有以賺錢為目的去做事,而是以把工作做好、做出自己的事業,這些為目的去努力,錢就順便賺到了。

還有很多牛人,也一直在遵循順便賺錢的原則,稻盛和夫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前段時間連工資都沒有,他卻能做到搬床在公司搞研發,年級輕輕就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這些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這也是一種必然邏輯。

查理芒格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想要得到某個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他」

如果我們想賺更多的錢,最好的辦法也是讓自己配得上更多錢,只有超強的綜合能力,才能配得上更多的錢。

而在工作的過程中,當我們更多的關注工作成果,并為了完成工作成果而努力的時候,其實就是在不停地磨煉自己的綜合能力,隨著能力越強,擁有的財富也會越來越多。

03

每個人變富的辦法都很簡單

讀到這,我想妳也已經明白了,每個人變富的辦法其實都很簡單,只要我們不以賺錢為目的,竭盡全力地做好手頭的每件事就行了,這也是洛克菲勒想要告訴我們的。

但在努力的過程,難免會因為得失心而感到失落,看著自己日復一日的努力,收入卻沒有得到增長。

洛克菲勒是過來人,他考慮到了這點,所以也分享了一個平衡我們內心的辦法:賦予意義

洛克菲勒一直在給自己的工作賦予意義,他經常會把自己當做公司的老闆,這會讓他每取得一個小成就,都會心情大好。

我們不一定要像洛克菲勒那樣,咱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工作賦予意義,喜歡打游戲的人,可以把工作當成是打怪升級,這會變得更有趣。

喜歡社交的人,可以把工作當成社交,這會讓自己更愿意來公司

之所以會有用,是因為這是天性,意義能驅動人行動,當某件事意義足夠符合自己時,再懶的人也會動起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