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以后,要管好自己的嘴,說話做到「五不要」,避免禍從口出
「沉默是金」的道理大家都懂,從小到大,一年學說話,一輩子學閉嘴。
自古以來,因為口無遮攔惹禍的事例舉不勝舉,人老了以后更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嘴,別讓自己的一張破嘴,把自己好好的生活給毀了。
老年人說話要做到這五不要,就可以少惹很多禍,讓自己生活得更加順利平安。
1、不要話太多。
言多必失,說得多了,必然容易讓別人抓了把柄,要懂得沉默,學會傾聽。
無論發生了任何事情,都不要第一個表態,先聽聽其他人怎麼說,后再根據其他人的態度,決定自己是否表態,說什麼,永遠記住了只為自己的利益發聲。
那位寫史記的司馬遷,就是因為多嘴多舌,幫別人說情,惹怒了皇上,結果呢,自己被閹割了,忙也沒幫上,還搭上了自己的小雞雞,遭受了這樣的奇恥大辱,你說說何苦呢?
2、不要言語過分激烈。
和人說話要注意態度,尤其要做到好好說話,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
如果必須表達不同的意見,也要態度溫和,委婉地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要懂得給別人留面子,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三國時期,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臨走的時候囑咐他,要聯合東吳抗擊曹操。
東吳的孫權也有這個意思,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娶關羽的女兒,兩家結成了兒女親家,今后的合作會更加的順暢和愉快。
關羽這個心高氣傲的家伙,不同意就不同意吧,找一個理由打發掉就好,他倒好,說了一句:「虎女怎可嫁犬子」!這句話實在是太傷人了。徹頭徹尾地把孫權給得罪了。
在關羽和曹操打仗的時候,孫權就開始使壞了,他趁機偷襲了荊州,生擒了關羽父子,這一次,孫權也沒有客氣,割下了父子的腦袋。
當時要是說上兩句客氣話,別人也不至于置你死地吧。
3、不要接話太快。
話到嘴邊留三分,經過大腦思考以后,再說出自己的意見,不要接別人的話,接得太快了,自己都沒有想好就說出來。
把語速放慢一些,會讓人家聽得更清晰,你也會給別人留下穩重的印象。
4、不要和人抬杠。
永遠不要為了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情與他人爭論,辯論,甚至吵架。
在言語上爭個輸贏,沒有絲毫的意義。
有這個時間,有這個空閑,自己多看看書,多學習學習,比什麼都強。
爭贏了,把別人得罪了,爭輸了,自己沒有面子,干這種事純粹就是缺心眼。
5、不說外行話。
不懂就不要裝懂, 年齡大了的人對新生事物從來也沒有接觸過,就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評論這些事情。
自己說得還十分的起勁,對于懂行的人來說,就像在聽相聲。
這就好比是台灣的某些主播,和一些某些所謂的專家,討論是否吃得起茶葉蛋的問題。
台灣的出租車司機向大陸人炫耀他們的高架橋。
更有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討論涪陵榨菜股票下跌是因為大陸人民收入低。
這些愚蠢的井底之蛙,對中國的情況一無所知,還張開嘴瞎評論一通,只能說台灣的井實在是太深了。
6、不要說家里的丑事兒。
家丑不外揚,作為老人,這一點必須要做到。
跟同一小區的大爺大媽們,抱怨自己的兒子,兒媳婦,這些話早晚會傳到他們耳朵里。
到了這個年齡了,把兒女得罪了,對你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與兄妹之間的矛盾,千萬不要和外人講,別人幫不了你的忙,只會看你這個家族的笑話,去把兄妹之間的矛盾說給別人聽的人都非常的愚蠢。
我們小區李大爺兩口子退休了,在家沒什麼事,每天都要接送孫子上學,中午的時候他們還會做好了午飯,等著兒子和兒媳婦回來吃飯,辛辛苦苦的干了幾年。
就是因為李大媽口無遮攔,把這些事情全部告訴同小區的大媽們。
這些事兒到了大媽的嘴里就變了味兒了!
李大媽說這些事原本是想炫耀一下他們為兒女付出了很多。結果到了這些多事的人嘴里,就變成了李大媽抱怨兒子兒媳婦太懶,什麼都不干,都讓老兩口干。
頭一個星期還好好的,第二個星期兒媳婦就不來吃飯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兒子也不回來了。
平時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兒子兒媳婦都會買一些水果和禮物孝敬兩位老人,自打發生了這件事兒,兒子和兒媳婦很少再踏進他們的家門了。
自己干得挺辛苦,就是因為多嘴,反倒把兒子兒媳婦得罪了。
看看吧,多劃不來。
到了這個年齡了,得罪兒子兒媳婦,以后老了,需要兒子兒媳婦幫忙的時候可怎麼辦。
作為老年人,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因為自己的一張嘴給自己惹禍,老年人只要不給社會,不給自己的子女添麻煩,才能就能過上平靜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