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職場上,沒有無能的下屬,只有平庸的領導,高明管理者用三個方法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無不說明管理者的重要性。
雖說「兵是將的膽,將是兵的魂」,但因為管理者可以支配客觀物質條件、資源的權力更大,所以起到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
有些管理者團隊越管越亂,甚至會把好好的團隊帶散;有些管理者看似沒有怎麼費心,團隊就自成體系,能夠按照既定的方向有序前行。
這與管理者的智慧分不開,高明的管理基本都擅長使用以下三個辦法,不僅能夠穩定團隊,保持活力,更可以讓團隊在困難時讓大多數人都滿意。
01.能力強的人分散管理,消除內耗
大多數能力強的人,都比較有個性,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見。這樣的人集中在一起,都想成為主導者,期間必然會產生內耗。
正因為這些人能力強,產生的破壞力會更大,或許不致命,但一定會付出更多的成本化解之間的矛盾,甚至可能會因此而流失人才。
事實上,大多數職場人都能看到這一點,如果把這些人集中在一起管理,則會加重內耗,大家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錯,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把精力都浪費在說服彼此身上,甚至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并不光彩的手段,加劇內耗。
所以,能力強的人要分開管理,各自負責,相互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更不產生矛盾,但相互之間是合作關系,就像各個項目之間的競爭。
目標相同的情況下,能力強的人之間實現的方法也存在差異,每人負責單獨負責一項工作,互不干擾,發揮出每個人的長處,使整體目標更有效的完成。
02.能力弱的人集中管理,競爭中抱團
職場中有這麼一句話「不出眾,就出局」,于是競爭就成了職場上永恒的話題,尤其是在基層的時候,當能力沒有完全展現出來的時候,引入競爭才能更有效的發現人才。
就像競技運動一樣,只訓練而沒有比賽,到底誰更出眾,雖說可以從平時的表現中看得出來苗頭,但只有在涉及到切身利益時,才會將潛能發揮出來。
在能力未得到認可之前,競爭不僅可以達到選優,還可以實現淘汰掉能力不足的人。
當然能力弱的人集中管理,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弱者更喜歡抱團,就像食草動物都是群居,羊群、牛群……食肉動物更喜歡獨行,虎、獅、豹……。
能力弱的人雖然存在競爭,彼此之間相互協作達到的效果是:1+1>2的效果。
能力弱的人抱團才有安全感,雖說彼此之間存在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中讓自己能夠「存活」下來。就像越是基層的人,人與人之間越重感情,而越往上走,彼此之間的感情越功利。
03.遇到困難時,懂得分「利」的藝術
無論管理能力高低,「忠誠度」都是管理者很在意的東西。不過,在組織一路披荊斬棘,所向匹敵的時候,下屬的積極性高,「忠誠度」也不會太低,但如果在困難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人性中的另一面,正所謂患難見真情。
在困難時期采取的分「利」策略,才會將管理者的高明之處體現得淋漓盡致。主要方式就「看人下菜」,根據不同的人群,分配不同的利益,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下屬的「忠誠度」。
組織在困難時期,會出現「僧多粥少」的狀態。這時把人分成四等:管理者自己、組織元老、中堅力量、有活力的年輕人。
給組織中的元老分他們應得的「利」,甚至更多,這些人掌握核心,如果在重大決策上不配合,想扭轉局面會出現重重阻力,所以讓他們得到本該屬于的「利」,會讓他們更有信心。
給有活力的年人「畫餅」,年輕人更看重未來,「畫餅」在于對未來、期待值的管理,如果共渡難關,未來獲得更多,是先做到后獲得,做得越好,得到的越多。
管理者自己與中堅力量分相同的「利」,讓這些中堅力量知道,在組織遇到困難的時候,管理者與自己站在一起同甘共苦,有了管理者自己這個參照物,精神激勵的效果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對于職場人來講,在沒有「利」、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就別妄談什麼「忠誠度」。不過,如果懂得「利」分配的藝術,可以更好地提升凝聚力。
簡單地來講,這就是管理未來,管理期待,同甘共苦。高明的管理者,看似在管理,實則在抓人性。
寫在最后
高明的管理者不僅懂得任務的分配,更懂得如何管理人。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事是由人做的,只要把人管理好,事情自然會有序展開。如果只管事,而不懂管人,結局就是事情不一定做得好,但做事的人一定會因管理的方法不得當而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