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千萬別「騎驢找驢」,看似精明,實則糊涂

方士丁進有寵于燕主暐,欲求媚于太宰恪,說恪令殺太傅評;恪大怒,奏收斬之。

翻譯

方術之士丁進在前燕國主慕容暐面前很得寵,他想向太宰慕容恪獻媚,勸說慕容恪殺掉太傅慕容評。慕容恪勃然大怒,奏請拘捕并斬殺他。

解析

職場上有一類人,非常聰明,秉持「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領導多靠山」的心態,在找準了一個領導的同時,還會開發新的領導做靠山,狡兔三窟,這樣自己就覺得比較安全,我們現在通過一個案例分析一下這里面的利弊。

方術之士,其實就是會算命、丹藥、預測等等,反正都是搞得很神秘,其實我們一定要知道,神秘往往意味著不可見人,那就很有可能是一種欺騙,但是人們對于未知神秘的好奇,讓這些人找到了立足點。在這里,慕容暐因為年紀小,涉世不深,所以很容易被這樣的神秘學問所欺騙而寵信丁進。

基于丁進的立場,他靠自己的專業本領靠近了最高領導,然而發現這個最高領導并沒有掌握實權,所以他如果要實現自己的抱負,那需要靠近掌握實權者

這里我們要主義,丁進并不是我們傳統上認為的方術之士,而是有政治野心的人物,那他要進入政治場合,那權謀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了。

而政治權謀和本來的專業能力其實差距很大,如果沒有深謀遠慮,那就會像本案例的丁進這樣死的很慘,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丁進的死因:

一、信息掌握不夠

在政治場合要謀劃某種事情,一定要謀定而后動,謀的前提就是要收集更多的信息進行綜合研判,本案例里面, 慕容恪和慕容評雖然在權力上有潛在的沖突,但是他們還沒有關系惡化的苗頭,另外慕容恪對名聲和威望非常看重,他還沒到需要誅殺慕容評的程度,所以丁進可以說是信息掌握和研判不準確。

二、不懂疏不間親

丁進是一個外人,而且本來和慕容恪、慕容評關系都不大的,說不定他們兩個還沒有著重注意到他,他先跳出來離間慕容恪、慕容評,且不說慕容恪心理很不舒服,慕容評聽到這個情況,也一定會對丁進恨之入骨,日后肯定也要伺機報復。

三、原來領導沒救

自己在這個政治場合唯一的靠山就是慕容暐,而他現在向慕容恪靠攏,那慕容暐就會覺得妳忠誠度嚴重不足,想要腳踏兩條船,所以當慕容恪上奏要處死丁進的時候,慕容暐連情都沒求。

當然我們可以從慕容恪上奏后就直接殺掉丁進來看,慕容恪對慕容暐這個領導其實也不算非常尊重,在慕容暐看來就是自行其是。只是因為慕容恪死的時候慕容暐也還沒掌握實權,所以慕容恪是善終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 職場上腳踩兩只船,看起來一種保險的方式,實則是一種最愚蠢的方式。無數事實證明,這種人從來就沒保險過,掉進水里淹死的機會遠大于這些忠心耿耿踩一只船的。職場在考驗妳的智慧的同時,也在考驗妳的意志力和洞察力,腳踩兩船,說穿了還是意志力不夠堅決,讓妳原來的領導看不起,新領導看不上,這樣自己也就兩頭落空。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