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職場,如果做不好5個要點,再努力也難得到重用
人們常說「付出一定就有回報」,「天道酬勤」……這些如果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這個道理確實沒錯,但如果在職場中,被重用僅僅靠努力工作還遠遠不夠。
首先,職場上資源有限,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頭上;
其次,「競爭」是職場永恒的話題,你努力可能別人比你還努力,你工作上努力,別人可能私下還在做工作;
再次,努力沒錯,但努力不被認可、不被需要,付出再多,也難被重用;
最后,現實中「眼高手低」的人太多,感覺不被重用,事實上,不被重用的關鍵因素在自己身上。
所以說,行走職場,努力也要有訣竅,做好以下五點,被領導重用只是時間問題。
01.「好馬賣個驢價錢」是通病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同樣適用于職場,就連天上的月亮滿月也就那麼幾天,殘月才占大多數,大多數事情都難達到讓自己完全滿意的程度。
比如,加班雖然有加班費,但是不想加班;領導安排的任務,雖然做了,但還是有情緒;同事提出的幫忙,雖然幫了忙,但還不忘說教幾句……
類似的情況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有句話說得好「 改變力所能及,接受無法改變。」既然事情已經做了,那幾句的牢騷、抱怨,就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毀了一大半。
要麼就別做,既然做都做了,該得到認可的時候,卻因發泄幾句心中的不滿,本來達到了100分結果直接變成了60分。
職場上,同事不戰友,領導不是老師,你所有說的話,都可能傳到別人的耳朵里,甚至還能發酵成另一個樣子。
恰恰許多人想用抱怨、牢騷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做了許多事情,也正因為這樣,事情雖然做了很多,但得到的卻極少的原因,典型的屬于「好馬賣個驢價錢」。
所以,要麼選擇不做,要麼做了之后就別說那些負能量的話,這樣才能把所付出的努力放到最大。
02.「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關鍵在「會哭」
人們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關鍵不在于「哭」而是如何「哭」,哪怕你撕心裂肺的哭,如果方法不對,也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有些人接到任務時,習慣性地談條件,擺困難,以這種方式來爭取更多資源的傾斜。可這樣的行為在領導邏輯,要麼是不想做事,執行力差;要麼就是趁機抬高身價,讓領導難堪。
「哭」得好,后媽變親媽,「哭」不好,親媽也變成后媽了。所以「會哭」才是核心。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①別把領導當保姆,有問題找領導,有困難找領導……一切都是準備妥當才能做出成績,那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現有資源能把事情做好,如果資源傾斜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可以理解為給領導「畫餅」;
②別提與領導無關的要求,給你安排了工作,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有些困難只是你的困難,與你有關,與領導無關,但有些事情,不僅與你有關,更與領導有關,這時大家成了利益共同體,「哭」是給領導找一個理由向你資源傾斜;
③「哭」完之后,得到了「奶」(資源傾斜)之后,要懂得感恩,表示感謝,表示領導支持獲得的成績,感恩是每個領導都很在意的東西,所以,懂得感恩,未來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
掌握了「哭」的技巧,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與資源傾斜。
03.被需要、被認可的核心在于「同理心」
許多人自認為做了很多事情,付出了很多努力,其實在領導、同事眼中,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根本談不上努力,更談不上被重用了。
職場上很多時候不是「你以為」,而是「我以為」(領導)。做領導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說領導想說但不能說的話,被重用的幾率就會大很多,「同理心」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別說自己做了多少的事情,事實上,不少人做事做了不少,可別人并不認可、不需要。就像你辛辛苦苦做了統計表,把所有數據都羅列出來了,可領導只會看幾個關鍵的數據,不會把所有的數據都仔細研讀一通。
站在領導的立場上,你對哪些數據會更感興趣,就把那些數據著重說明,使領導看得更清晰,可以節約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更為正確的判斷。
并非其他數據沒有用,而只是作為支撐整個表的框架而已,就像觀察一個人,首先看到的是外貌,如果引起的注意才會有興趣去了解他是否擁有有趣的靈魂。反之,如果一個人看上去就讓人生厭,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努力做事要有「同理心」,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一件事情關鍵點在哪里,著重處理,才能更容易引起關注,得到賞識,最終被重用。
04.對「少說多做」的誤解
職場上經常能聽到人們說「少說多做」,可有多少真正做到了「少說多做」呢?
「多做」是勤奮、做事態度、個人價值的體現;「少說」是不說廢話,不說無營養的話,可是許多人把「少說」過分解讀了。
有些人覺得「這點小事,沒必要跟領導匯報」,「事情還沒有著落前,跟領導說了感覺自己小題大做」,「這種事情跟領導談,領導會不感覺到煩」……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可是卻忽略了領導將工作安排下去之后,就對此項工作屬于失控的狀態,當你請示、匯報的時候,領導會重新有種掌控的感覺。
在領導的邏輯里,請示、匯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僅整個事情中有自己指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安心,不至于當事情結束時,已經沒有補救的辦法,或者自己毫不知情,成績中沒有自己的影子。
領導的時間、精力比你的寶貴,沒時間關注到每個人,所以,你不請示、匯報,自然有別人請示、匯報,在領導職位的加持下,自然更容易獲得重用。
所以,「少說」不是不說,「多做」也要讓領導有掌控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將「少說多做」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05.有發現問題的能力,無解決問題的辦法
職場上有這麼一類人,挑毛病一絕,可讓他去做,卻躲得遠遠的,典型的屬于「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類型。
職場人的價值在于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發現問題而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無異于制造問題。前同事小李就是這個類型人,別人無論做什麼、說什麼他總能提出反對意見,要說他是「杠精」,他還總是能說得頭頭是道。
當他的提出的反對意見被采納之后,讓他去做的時候,卻根本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事情發生得多了,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對他說的話直接忽略掉。
當一個人總能提出問題,而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時,這個人就會成為問題本身,想得到重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發現問題,并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個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只發現問題,只能讓別人感覺「夸夸其談」,「紙上談兵」,更別提被重用了。
所以,想突顯自己的價值,如果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管住自己的嘴,別讓自己成為問題本身,偶爾一次、半次可以理解,但經常性發現問題,沒有解決的辦法,一定是減分項。
寫在最后
行走職場,努力工作的人不一定每個都能得到重用,也不是人們口中所謂的「不公平競爭」,道理大家都懂,關鍵在于把懂得道理應用起來,站在更高的維度,更深、更廣的思維模式將自己努力用「放大鏡」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