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莫入眾,位卑莫勸人:職場上的聰明人,學會做「往后退一步」的人,有3個重要原因

《浮生六記》中寫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意思就是說,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得得失失恩恩怨怨有誰能夠計數,不過是,把這一生過完罷了。

當一個人意識到,生命太過短暫,不值得為無關自己的人和事耗費心力時,便會恍然大悟,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往后退一步,保持安靜,才能不失去自我。

01

人微言輕時,做個「往后退一步」的人。

老話說:「人窮莫入眾,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意思就是說人微言輕的時候,再有理,也不要去聲張,非但沒人聽,還有可能招致嘲笑;再有難,也別輕易向他人求助,非但得不得幫助,還極有可能會被惡人算計,落井下石。

人在職場,對于這種「話語權」更有著切身的體會。

就算是工作例會,每個人都要發言,談想法、談創意,人微言輕的人,也許剛一開口,就被打斷;若是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不僅會招來白眼,還極有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人人都可以借著「交流意見」的借口,對其出言不遜,冷嘲熱諷。

至于平常時候,同事之間的閑聊和攀談,就更不要「不合時宜」地往前湊了。就算男女都感興趣的親子關系、家庭教育或者逛吃等話題,他們也只愿意跟「旗鼓相當」的人聊。

那些默認的圈子,一旦你「貿然」闖入,結局就如同《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在一眾闊太太眾,她只是眾人調侃和打趣的對象而已。

與其成為被人「圍觀」的對象,不如退后一步,隱藏起來。在暗處悄悄努力,默默發力,等到光芒再也掩蓋不住的時候,再「一飛沖天」。

02

功成名就時,做個「往后退一步」的人。

古人說:「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又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當一個人功成名就時,也就到了激流勇退時。

其一,此時往后退一步,是明哲保身。

如同范蠡。在復雜越王勾踐成就霸業之后,他趕緊收拾行囊,駕舟而去。從此更名換姓,白手起家,又三度名利雙收,三度散財辭官,最終得以善終,以「陶朱公」之名被后世銘記。

其二,此時往后退一步,是為「后浪」鋪路。

在任何一家單位或公司,領導職位總是僧多粥少,當一個人拼盡全力,躋身領導層之后,再接再厲打拼,要麼快馬加鞭,更上一層樓;要麼在自我感覺「走下坡」之后,主動后退一步。

將更多精力用來指導「后輩」,將更多拋頭露面的機會讓給他們,甘愿當一個「幕后英雄」。

其三,此時后退一步,是給自己解壓。

我們追求奮斗永無止境,但一定要清楚明白,這一生的功名利祿是有定數的。「見好就收」不失為一種職場策略,就像非得要給自己一個答案一樣,一旦「上岸」了,就要學會轉型,有些人不必再刻意結交,有些事,不必再刻意完美。

只有懂得「往后退一步」,才能靜下心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檢視自己的所做所為,提醒自己慎言慎行。

03

學會「往后退一步」,才是圓滿。

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意思是說,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詢問,知識多的卻向知識少的人詢問;有本事卻好像沒有,知識學問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冒犯也不計較。從前我的朋友曾經這樣做過。」

在曾子的心中,這樣的朋友是最值得交往的人,也是為人處世的標桿。

是呀,越是謙遜、低調的人,越是讓人肅然起敬。

他們的學識修養也好、為人格局也罷,因為其凡事都懂得「往后退一步」,而愈加顯得深不可測,愈發讓人由衷敬佩。

一旦他們開口,便能夠感受到「教科書級別」與「初學者」的差異;一旦他們出手,便如同金庸先生筆下的「掃地僧」,在眾人還沒有看清楚的時候,已經手起刀落,結束了一場「巔峰對決」。

人到了一定年紀,能夠「往后退一步」的人,不僅意味著專業技術能力已經得到了上上下下充分的認可,更意味著在看待「名利地位」這個現實問題上,有了清晰的定位:不再為虛名所累,只求自己問心無愧。

職場上,多少人為了升職加薪而明爭暗斗,各種「不入流」的手段層出不窮。結果便是:不學無術的反而得償所愿,踏實本分的總是無緣。

正如同《寒窯賦》中所說的:「人有沖天之志,非運無以自通。」

此時,學會往后退一步,便是給自己卸下沉重的包袱,在放生自己的同時,也是另一種對他人的成全。

雖然,這份謙虛、真誠不一定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和感激,但一個主動靠邊站的人,人們就是想要「故意找茬」,也如同拳頭打在了棉花上。

而遠離了名利糾結,也就遠離了是非爭論,人生落得個清凈自在,這便是一種圓滿。

04

結束語:

職場中,你來我往的爭斗層出不窮。

真正厲害的人,并不是那個色厲內荏的人,而是那個懂得「往后退一步」的人。

他們正直而不狂妄,博學多才而謹慎,誠懇且守信用,看上去總是淡淡的,卻又自帶一種凜然不可冒犯的威嚴,他們以退為進,步步為營,終成人生贏家。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