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60歲以后,小心3種賬上門,及時認清沒虧吃
01
有國學大師提出過一個觀點:人到六十,老天就來找你「算總賬」了。
一談到算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覺得,算賬就是報應將至的意思,不是好事。而有些人覺得,自己苦了一輩子,終于要算賬了,也許能夠得以善終。
為什麼每個人的想法,都各不相同呢?因為 每個人早年所做的事兒,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有些人做了惡事,有些人腳踏實地一輩子,就會導致不同的心理想法。
只不過,不論我們怎麼想,是否接受這個觀點,也無法改變「老天找人算賬」的現實。不然,自古以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晚節不保」呢?
孔子談到的「慎始善終」那是很難做到的。 慎始容易,但善終很難。絕大多數人,不是敗給了命運,也不是敗給了老天,而是敗給了過程中的自己。
自己種了什麼因,就會獲得什麼果。因果循環,本就報應不爽。
02
世人都不相信「報應」會落在自己的身上,但它就是無法避免。
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成為了第一位北伐成功的皇帝。開創明朝的他,性格有點暴戾,也比較喜歡屠戮功臣,以至于史學家稱之為,殺功臣最多的皇帝。
手上的血多了,自然就會對自己,以及身邊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他越活越孤僻,性情喜怒無常。連他的老婆和兒子,也死在了他的面前。
在朱元璋54歲的時候,他的 原配妻子就去世了,后幾年就殺了不少人。等殺了這些人之后, 他的大兒子朱標,在朱元璋64歲那年離開了,終年37歲。
朱標死后,朱元璋的心更狠了,把淮西的功臣斬殺殆盡。 不久后,他的二兒子,三兒子,也死在了他的面前。而他,快走到人生的盡頭了。
離開之后,朱元璋沒有兒子來送終,因為他的皇太孫朱允炆,不允許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回京。所以,連朱元璋本人也感慨,這真的是報應。
報應的,不僅是一代人,還是兩代人。繼承皇位的皇太孫朱允炆,竟然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丟了皇位,以至于朱標的一脈,都凋零了。
03
老天找人算賬,不一定報應在當事人的身上,還會報應在子女以及兒孫的身上。所謂 「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就是這個道理。
讓人不理解的是,為什麼老天不在早年的時候,找人算賬,而要在晚年的時候,才找人算賬呢?
其實很好理解。早年的時候,人們沒有家庭,精力充沛,哪怕報應再大,也無法讓他們受苦。 而到了晚年,人有家庭了,有孩子了,身體不行了,只要報應一到,人們受到的傷害,就更大了。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老天專門在人特別「脆弱」的時候,才算賬。越是在脆弱的時候,越容易讓人受到極致的傷害,刻骨銘心,永不敢忘。
所謂「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就是這個道理。苦命人,就是那些做了錯事,種下了不少惡因,最后收獲累累惡果的人。
人,還是要有敬畏之心比較好。早年的時候,也許我們過關了。不代表晚年的時候,我們也能輕松過關。
04
一般來說,老天找人「算賬」,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首先,精神心理方面。
有些人,早年心狠手辣。到了晚年,基本不敢在凌晨的時候上廁所,還疑心疑鬼,特別神經。就是因為他們壞事做得多了,怕別人來報仇。
所謂 「平生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就是這個道理。 一旦做了虧心事,也許不用別人敲門,自己疑神疑鬼,就能嚇死自己了。
也許,心理和精神上的折磨,比肉體上的折磨,更要可怕。
其次,家庭的運勢,會走下坡路。
我們可以發現,有些老人行善積德,一輩子都腳踏實地,雖然賺不到什麼大錢,但家庭的運勢越來越好。而有些有錢人,不擇手段,反而家庭的運勢在走下坡路。
適當不擇手段,不會影響家庭的運勢。 而過分不擇手段,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到最后,自己也要承受這樣的傷害。這,就是「一報還一報」。
不要覺得做了壞事,別人不知道,就不會受到懲罰。也許,老天的懲罰,早已悄然而至。
三、子孫后代的前途,也許會受到阻礙。
有一個說法:報應在當事人的身上,那是沒有用的。只有報應在子孫后代的身上,才是真正的懲罰。
殺盡曹氏族人的司馬懿和司馬昭,沒受到懲罰。但是,過了幾十年,西晉滅亡了。再過了一百年,劉裕出現了,殺光了司馬懿的后代。 以前的司馬懿是怎麼殺曹氏族人的,後來的劉裕就是怎麼殺司馬家后人的。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年輕的時候,多行善事。老了,才不會晚節不保,連累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