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享多少福,吃多少苦受多少罪,上天早已算計好

01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再爭,也爭不過天。

老天給了人們錢財,那它也能將這些錢財收回來。福氣,也是如此。我們都覺得自己福氣滿滿,便逆天而行。不曾想, 老天一個念頭,就能收回人之福氣了。

人,可以算計身邊人,也可以算計自己,但一定不能算計老天。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老天的算計當中。人算,終究不如天算。

古人有詩云:「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

人吶,再怎麼聰明伶俐,了不起成為精英,或者找到不錯的工作。而老天,早已把一切事兒都安排好了。 哪怕是人之生老病死,也在其中。

也許,一個人,能夠享受多少福,需要吃多少苦,或者要受多少罪,上天早有算計。你我,不妨順其自然,平常心而活。

02

有作家認為,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劇本。而披著皮囊的我們,都是這個劇本中的演員。演完了,就得退場。還未演完,就繼續演下去。

這劇本,那是很有意思的。我們當下想什麼,都是劇本當中已經寫好的。你想懶惰,是劇本中的一部分。你想勤奮,也是劇本中的一部分。

比如遇到一個人, 你跟他打交道,這就是「緣起」。過了一段時間,你突然不想見到他了,就跟他分手,這就是「緣落」。

不論是緣起,還是緣落,都是人生劇本中,必然會發生的事兒。就跟以往的歷史,我們無法改變一般。

秦始皇統一六國,天命所歸,無法改變;劉邦,布衣天子,三尺長劍取天下,無法改變;唐太宗玄武門之變,順利上位,也無法改變。

對此,有人會反駁,難道說,前路已經注定好,只是我們不知道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種反駁,也是人生的劇本當中寫好的,不然,我們也不會想到這番話。所想到的,正在做的,或者正在經歷的,都是注定的人生命運。

03

先來談談吃苦和享福。

遇到過兩個985的大學生。一個大學生是北京的本地人,家中有好幾套北京的房子。另外一個大學生是農村人,啥都沒有,一貧如洗。

大學畢業后, 前者被送到了國外留學,到處旅行 ,到處了解這個世界不同的人文風俗。后者,一畢業就參加工作,每天996,連休息都成問題。

過了幾年,前者回到北京,進了一家大公司,公司的某個老總,是他父母的同學。后者,活在了兩點一線的生活當中,早已活得麻木。

這兩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智商和情商都差不多,為什麼命運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因為出身不同,后天所經歷的事兒,就不一樣。

別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他一出生就在底層。如此,哪怕他終其一生,也到不了羅馬。或許,他中途還迷路了,凄凄慘慘。

也就是說,有些人的起點,就是絕大多數人一生都達不到的天花板。這,并非是人的問題,只是誕生的家庭不同,命運便天差地別罷了。

04

吃苦,那是不可避免的。而吃多少苦,享多少福,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不拿有錢的家庭來比較,就拿兩個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來說。 有的人幾年內就財富自由,而有的人拼命一輩子,都賺不到錢。

這差別,又在哪里呢?就三點,天時地利人和。別人雖然出身一般,但他們恰好遇到了好的時機、不錯的環境,以及時代的紅利,那他們不就發家致富了嗎?

至于那些遇不到時機和紅利的人,也沒有辦法了,只能繼續打工了。始終有些人,需要去干苦力,日曬雨淋,怎麼可能每個人都歲月靜好呢?

不說什麼,就說賺錢。有的人上岸比較早,年入幾十萬,還很輕松。而有的人沒有上岸,年入幾萬。前者一年,就賺了后者十幾年的錢。這,便是人生。

也許,我們都怨恨世道不公,人生殘酷, 只是因為我們都不是既得利益的當事人罷了。一旦我們是既得利益的當事人,又有誰會感慨天道不公呢?

這個世界,本就呈現著金字塔的結構。誰是低產,誰是中產,誰是高產,早有定數。

05

古人有言:「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我們當下所思考的,所想的,所做的,所擁有的事兒,都是命里安排好的。比如我們會生氣,會暴躁,會怨恨,也是命中注定的經歷。

小時候,就聽身邊的老人感慨, 人吶,吃多少,賺多少,活多久,要看命啊。

那時候不理解,以為老人糊涂了。 後來,經歷得多了才看透,老人沒有糊涂,只是我們太年輕,還搞不懂生活的真相罷了。

人活一世,受罪也好,吃虧也罷,都不要計較太多。因為計較沒有用,那就調整自己的心態,去接納現實。心態好,或許,也是一種福氣。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