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做人懂得權衡輕重,做事方能知進知退,可以少吃很多虧!
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里說過這麼一句話:
審輕重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凡事要權衡大事小事急事緩事,抓大事不放,抓急事先辦。
巧了,鬼谷子也曾給過我們一個建議:在說話做事時要懂得權衡輕重。為什麼呢?一個人如果不知輕重,那他一定是個糊涂蛋,一定會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吃苦頭!
所謂輕重,指的其實就是力量的大小與強弱,因此需要認真權衡!
或許有看官會覺得無所謂,其實當年李自成也表示非常的不以為然。他攻下明朝京城后,始終分不清滿人貴族和明軍舊部的強弱輕重。所以,分兵駐防在全國各地,導致留在京城里的兵力并不足以對抗清軍。在李自成眼里面滿人不足慮,卻不知道他能順利的進入京城,其實是因為明軍抽調大量兵力抵抗滿人的結果。
舉個例子,為了鞏固后方,李自成在湖廣荊襄地區部署了七萬兵力,明軍左良玉趁著李自成進入京城時,全力攻打湖廣地區。
這時候李自成的操作就很迷了,當即派袁宗第帶領精銳大軍前往救援,一定要把他認為的主要敵人明軍趕盡殺絕。
結果怎麼樣呢?大順軍局部贏了,湖廣地區的明軍被擊潰了。但是李自成整體輸了,直到大順軍山海關戰敗,滿人入關,李自成派出去的精銳還滯留在湖廣地區,首尾不相顧。
其實,李自成明明是可以讓大順軍的湖廣守軍獨立牽制左良玉的,哪怕守不住也無所謂,退一萬步講,完全沒必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集中全力穩定住了遼東局勢,還怕搞不定左良玉的殘兵敗將嗎?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如果分不清輕重緩急應該怎麼辦呢?鬼谷子也給了方法,中心思想就一個字:退。原話是:其不中權衡度數,圣人因而自為之慮。意思是說,凡事要根據輕重緩急進行謀劃,如果不能夠權衡輕重,即便是圣人也要為自己考慮退路了。所以,我們在說話做事之前一定要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權衡選擇的利弊。
因為,知輕重才能知緩急,知緩急才能知進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