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后半程學會做減法:人過了五十歲,牢記學會「五不比」,人生越走越順
01
古時候,有一個騎驢的人,看著旁邊的人,騎著馬,飛奔而過。他很煩惱。
忽然,他回頭一看,有一個赤腳的樵夫,挑著柴,汗流浹背地走著。煩惱就不見蹤影了。
誠然,我們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
當我們五十歲的時候,意味著人生到了頂峰,也意味著「半生已過」。因此,我們要積極面對下坡,揮手過往,牽手歸途。
想要走得順,就要做到「五不比」,別為難自己。
02
第一,不比官職高低,隨時讓賢。
職場是用來賺錢的地方,不是用來耀武揚威的。當你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養家糊口的壓力在減少,年紀也在變大,就要把「好處」給年輕人,因為他們比你更加需要一個好位置,也需要更多的工資。
事實上,一些有遠見的人,一直就有「能進能退」的思維,不會因為某個位置就洋洋得意。他總能體會到大家的不容易,寧愿自己多承擔一份壓力。
香港企業家梁鳳儀,有一次出差去美國。因為時差的關系,她休息的時候,企業里的員工在忙碌。因此她交代:手機一直開著,任何時候都可以找她。
是啊,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照顧自己,那麼誰來照顧「別人」呢?
因此,我們要學會照顧別人,而不是讓自己的情緒爆發,不要認為自己是「官」。
你五十歲的時候,有一個好位置,往往是因為「論資排輩」得來的,而不是因為你做出了特別的貢獻。以后,有人需要的話,你就讓位,不要爭執。
有道是,官大官小,都是群眾的服務員;撲下身子,才顯尊貴。
03
第二,不比功勞大小,過眼云煙。
俗話說:「山高人為峰。」
當你回首過去,發現自己多少有一些成績,可以說一句「想當年」。
事實上,所有的功勞,都沉淀在過去,和你的「現在」,關聯不大。好漢不提當年勇,就算是秦始皇的人生閱歷,也會被人忘記,更何況是一個普通人呢?
你站在上半生的「頂峰」,最高的地方,不是位置、成績、榮譽等,而是「你本身」。
如果你觀察那些模特,就會發現,他們費盡周折走上舞台,但是閃耀了幾年,還是二十多歲就退出舞台了。
如果一個五十歲的人,還在炫耀當模特的經歷,恐怕有些過時了,也會被人嘲笑。
此一時,彼一時。不要和任何人比功勞,那是一縷清風而已。
04
第三,不比酒量大小,甘拜下風。
李白說過:「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也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李白,喝酒之后,潑墨成詩。殊不知,李白因為喝酒,也耽誤了很多事情。
《警世通言》里寫道,李白因為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導致很多人猜想,他把楊貴妃比喻成趙飛燕,得罪了權貴。因為趙飛燕的人生結局并不好——從皇帝身邊的紅人,被貶為庶人,負責看守陵園。
每天都喝酒,如爛泥一樣,虧待了身體,也容易帶來矛盾,說出一些胡話。
不要把古人喝酒的詩句,作為你天天參加酒局的理由。哪怕你要去飯局,也要多吃飯,少喝酒。酒量越大,越要嚴格控制,主動認輸,雖然丟了面子,但是得到了里子。
05
第四,不比親家好壞,兒女安心。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遇到一戶好人家。
可是,門當戶對是相對的概念,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家庭。如果你的兒女很優秀,卻找了一個普通的對象,也沒有關系,只要他們互相認可就行了。
父母需要關注兒女的婚姻,但是不能過分去干涉。因此,對于親家的家庭情況,不要過多比較,而是多點贊,少抱怨。
親家關系和諧了,小兩口才能安心工作。通過兩方的父母的幫助,小家庭就能夠如虎添翼。否則,親家互相埋怨,小兩口左右為難,還會變成折翼的鳥兒。
06
第五,不比花錢多少,捂住錢包。
有人喜歡開豪車,有人喜歡騎單車,有人徒步,有人坐公交,到底誰更幸福,沒有標準答案。
花錢是一種享受,但是攀比不是。
我的表叔老張,五十歲的時候,買了一台越野車,準備去旅游。沒想到,他的駕駛技術很一般,開車出行,總是膽戰心驚;另外,油耗太高,承擔不了。現在,車變成了擺設。
老張常常說:「當初,不應該聽同事的建議。」
花錢買「面子」,雖然當時得到了幾句吹捧,但是不良的后果,老張要自己承擔。
實用的、簡單的、花錢最少的,就是最好的。
五十歲的時候,你不要負擔兒女,但是你要考慮養老問題,不要亂花錢,虧了自己。別人如何花錢,你管不著,你也不要跟風。
07
《讕言瑣記》里有這樣一段話:「處學問,取上等人自厲,則終身無有余之日;處境遇,取下等人自況,則隨地無不足之時。」
一個人要在學問上,永無止境地追求,同時在生活方面,適可而止。
比較,可以讓你找到差距和進步的方向,也能帶來困擾。因此我們要懂得取舍,不要「比」出了「生氣」。
以上幾件事,都不要比較。如果你非得和身邊的人比,就比讀書、比節約、比愛家庭、比做善事。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我為自己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忽然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人生哪有什麼不如意,只是你眼界太狹隘,貪心不足。
這個世上,唯一值得你比較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天,都優于昨天的自己,就是欣欣向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