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處下不爭」:老祖宗的五句話,早已道破職場生存奧秘
職場生存,其實如人生一樣,有著很多的智慧可循,古人為人處世的哲學,常常會對一個人一生的指導。
中國傳統君子智慧,同樣適用于當今職場生活。
古人五句話,道破職場生存之道, 開啟智慧人生。
1、「上善若水,處下不爭」
源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水澤萬物,而至善至柔,以柔克剛,包容并進。
古人觀察萬物,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正像老子所遵循的「道法自然」,萬事萬物在大自然中都有其固有的規律和特點。
遵循自然規律,自然能夠得到最大的成功。
最為「五行」之一的水,有著包容萬物的魄力。
職場中的我們,更多的是缺少一份包容和沉著的冷靜與定力。
正像楊絳先生所言:「妳的問題是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大多時候,人們的煩惱常常是來源于自己的焦慮和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2、「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自古被看做是智慧的巔峰。
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每一個智慧的背后,都有著沉寂多年的專注。
想想紛繁的三國,各個諸侯無不求賢若渴,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每一個讀書人都盼望這能夠得到賞識。
而諸葛亮蟄伏南陽諸葛廬,雖兩耳不聞窗外事,卻能夠洞悉全面大局。
收斂自己的欲望,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職場人任何時候德勝的根本。
3、「大智若愚,勿恃聰明」
這一句話源于蘇東坡的《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與西方哲學不同的是,東方君子之道講究「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真正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常常能夠像美酒一樣得到別人的賞識。
這就有了「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現代職場,雖然我們不見得以為地等待「伯樂」的賞識,而要像「毛遂自薦」那樣有時候需要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才能。
但是,一個成功的人,最為難得的智慧,就是在所在領域得到專注。
正所謂「大智若愚」,不要總是自恃自己的聰明而看不起任何人。
自恃聰明而看不起別人,會處處樹敵,寸步難行。
收斂鋒芒,在機會來臨時,一鳴驚人,毛遂自薦。
4、「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語出蘇東坡《稼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于此矣」。
廣泛獲得知識,會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廣闊。
厚積而薄發,量變引起質變。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積累和付出。
改編于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創業經歷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成冬青在創業伊始,拿著漿糊桶,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貼招生廣告的事情,我們又有多少人做到呢?同樣的,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QQ初創艱難時,自己扮做少女跟網友聊天的經歷,更是廣為流傳。
要想獲得異于常人的成功,就要做到常人難以做到的努力。
「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痛苦并不是人生的終結,這恰恰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
5、「滴水穿石,貴在堅持」
源于班固的《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愚公移山,以人之力,征服不可能的事情。
《阿甘正傳》克服常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焦慮,目標明確。
遇到困難,再咬牙堅持一下,用心干好眼前的事,不要思考太遠的未來,否則妳會覺得身心俱疲。
堅持走下去,等妳猛然一回頭,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