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罕見露面,再次讓大家把目光聚到他身上。
101的他身體硬朗,在翁帆攙扶下,參加朋友聚會,臉上的皮膚松弛很多,但耳聰目明,溝通很順暢。
有人猜測,他這次出來也是出于對翁帆的保護,翁帆惹上了一些麻煩,傳出來的「瓜」有點大。
原因是翁帆去日本參加了一個活動,她穿著墨綠色旗袍,看上去知性大方。
本來也沒什麼,學者去參加活動很正常,但有人因為地點而質疑,提出3個犀利問題。
第一,跨越54歲的兩個人,真的有真感情嗎?
第二,如果楊振寧不是科學巨匠,翁帆會嫁給他嗎?
第三,楊振寧的錢都投入到了科研,翁帆圖什麼?
是啊,翁帆的選擇似乎是反人性的,她無所求,反而讓人覺得她的目的不單純,于是有人猜測,她可能是為了獲取科研成果。
說實話,我看來這個推測,是難以相信的。
要是翁帆真的有這個目的,那她也太沉得住氣了吧。
換一個角度,翁帆的家世并不差。
她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就是掌上明珠,父母對她寄予希望,在讀書方面一直是鼎力托舉。
翁帆也是積極上進的女孩,她一路讀到了大學,也在大學期間,認識了楊振寧夫婦。
那時的翁帆充滿朝氣,就連杜致禮都夸她: 「這個女孩很像年輕時候的我。」
說起來,翁帆也并沒有主動接近楊振寧,因為他們生活在東西方不同的環境,隔著12小時的時差。
杜致禮的離世,讓翁帆感到震驚,她才有了寫信的想法,信件輾轉來到楊振寧身邊,內容就是學生對老師的關心,以及一些自己遇到的問題。
楊振寧對翁帆印象深刻,就站在老師的角度,給予了一些指導,并且鼓勵她要好好讀書。
他的指引,猶如迷霧中的明燈,讓翁帆堅定了繼續求學的想法。
兩人後來感情拉近,主動求婚的那個人是楊振寧,他到了8旬年紀,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就在一次約會的時候,問翁帆: 「你愿不愿意陪我共度余生。」
那時候的翁帆28歲,正是青春璀璨的時候,她沒有絲毫猶豫,堅定地點了點頭。
旁觀者看不懂,覺得她是圖名利,但事實證明,翁帆是有格局的。
兩人結婚后,她調整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戒掉咖啡,每天早睡早起,跟著楊振寧打太極。
在相處的過程中, 她也不是攀附的藤蔓,而是獨立的木棉。
翁帆研究生畢業后,又攻讀了建筑專業的博士,并且取得了自己的成績,可以這樣說,就算離開楊振寧,她也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看到她出去參加活動,就以為她有了二心,實在是小看她了。
大家發現沒,每次楊振寧出去,都會把翁帆帶在身邊, 他對翁帆有個重要期盼,那就是希望翁帆能代替自己,看看未來發展的世界。
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楊振寧高壽,可以看出被翁帆照顧得很好,但即便如此,他也沒辦法逃脫自然規律。
所以楊振寧有一些愿望,是寄托在翁帆身上的,翁帆有學識,也見過世面,她自然就可以代替楊振寧參加活動,她的做法,也是在支持楊振寧呀。
翁帆到底好不好?看楊振寧三個兒女的態度就知道了。
大兒子楊光諾說:「 翁帆是善良的女人。」
老二楊光宇說:「 有翁帆在父親身邊,我很放心。」
老三楊又禮說: 「翁帆是懂事的女孩。」
不要說三個兒女不懂事,因為老三的年齡都比翁帆大15歲,他們一直都是直呼其名,倒也相處融洽。
一家人合影的時候,有人說翁帆站在旁邊似保姆,我到覺得這是翁帆的大格局。
她性格文靜,不是喜歡爭強好勝的人,正是她的大智若愚,才成就了楊振寧的健康與長壽。
可以這樣說,楊振寧的科研成果里,有翁帆的一部分功勞。
他們的年齡有差距,但感情沒有距離,每次出面都手拉手,一牽手就是19年,這份感情就算是裝的,也值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