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是無數人向往的打工生活吧?
越南,仲夏,早上十點半。
47歲的老闆 武重義帶領全體員工在冥想中蘇醒,輕捻念珠,光腳開工。
放眼四周, 風卷綠浪,日抱竹影,一點蟬鳴入夢輕。
沒錯,這是他們的 新辦公室。
幾年前,CNN將武重義封為 「改變越南天際線的男人」。
但人們更愛他的另一個稱號——
全球最「佛」設計師。
武重義的設計,鮮見光輝萬丈的摩天巨廈。
老廣他鄉遇故知:不就是老家搭的 竹棚嗎?
他的作品,沒有異想天開的概念弧度。
網友越看越無語: 這茅草屋,在我們村都沒人要。
武重義卻盤著珠子,如誦經文:
建筑師的使命,不應是高高在上無人問,而是回歸自然觀眾生。
武重義設計的竹子「燈樓」
同行都在用鋼材大理石,武重義卻把 竹子當成寶貝。
Vedana餐廳,他在山水之間造了一座 竹子「宮殿」。
「好的建筑不能嘩眾取寵,穹頂是山線的延伸。」
富國島大世界中心,他用 42000桿竹子建成。
不費一磚一瓦,整個項目完全由繩索和竹銷連接。
無需雕龍畫鳳,萬竹交纏相擁便是森林最美圖騰。
白日漏光,竹隙碎流金。
夜里點燈,木匣藏黃昏。
「竹子好啊,長得快,五年成才。竹子好啊,夠便宜,窮人也可買。」
武重義逢人便講,像在贊揚一個懂事的小孩。
越南餐廳Roc Von
他就在竹子下長大。
1976年,武重義生于越南廣平,六個兄弟姐妹。
家里沒電,有也是雷劈,水管沒水,有也是洪水。
唯一的電器是一部收音機,開機主要靠拳打腳踢。
武重義記得, 夏夜暑熱,席地而睡,收音機欲言又止,竹葉是涼爽的被。
他總是一個人望著夜空,風吹竹葉,把月色剪成柔柔的水。
多年之后,據說武重義最愛的古詩仍是蘇軾那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每個孤獨的少年,都有一個文藝的夢想,武重義也有: 發財。
他拼命讀書,一路亂殺,24歲考上日本 東京大學建筑系研究生。
碩博連讀,論文更斬獲卓越研究獎。
按這勢頭,飛黃騰達不是夢。
但讀博第二年,他放棄了。
面對導師挽留,武重義垂目道: 寫論文十篇,不如庇寒士一人。
後來,他講了另一個原因:
日本設計師每天工作15個小時,誰受得了啊?!
30歲那年,武重義意氣風發回到越南,越南卻急頭白臉扇了他兩耳光。
經濟發展,人口激增,故土早成了 「無樹之城」。
采訪中,他望著逼仄的握手樓,泛濫的電動車尷尬道:
「以前不是這樣的......」
「我要把綠意還給家鄉。」
但在金錢面前,夢想象一個討嫌的屁。
每次報方案,武重義都被甲方爸爸噴得狗血淋頭: 「利益最大化,你懂不懂啊?留學生!」
他當然懂,只是不甘心。武重義咬咬牙: 我免費給你設計,看了再說。
許下重諾,資金短缺,他唯有請出自己的「發小」—— 竹子。
選取越南最常見的竹子,運用當地最傳統的手藝。
先浸泡數月,防蟲柔韌,再稻殼熏制,干燥結實,最后上油拋光,令竹子呈現樸實又現代的美感。
加工過的竹子剛柔并濟,防水透風,完美適應越南濕熱天氣,武重義愛稱其為 「21世紀的綠色鋼鐵。」
他編竹為翅,建起了 「竹之翼」酒店。
藏水于懷,引風入室,省下了空調,也和自然渾然相生。
他曲竹為巢,打造Casamia 社區之家 。
使用傳統拱結構,覆以當地棕櫚木, 「因地制宜才是設計師的本事。」
米蘭世博會,他和工匠扛著數千根竹子搭起越南館,在上面種上 46棵大樹。
他分文未收,只求撤館后, 這些樹能運回家鄉。
「我深愛著每一片樹葉,就如深愛每一寸故土。」
武重義用了整整5年時間,免費設計、低價制作,用一根根竹子征服了所有笑他不切實際的甲方。
五角森林之家
納曼度假村
2015年, 他獲得年度設計師。
也是那年7月,設計費用才剛好夠付員工工資。以前都是自己貼錢。
「竹之魔術師」武重義全球爆火,投資項目蜂擁而至。
但他還是選擇留在老家。
「如果你的才華沒法讓更多人受益,就算財寶成山,也不過是另一種貧窮。」
他為一位 抑郁癥朋友,設計 「樹屋」。
收房時,朋友罵了一宿:
好好一間房子分成五個「盒子」,頂上種滿大樹?武重義低著頭笑。
正因一分為五,逼得朋友每天都得到處走動,卻也 曬了更多陽光。
正是屋頂栽樹,引來了群鳥筑巢,每個清晨,都在 鳥鳴聲中蘇醒。
一年后, 朋友病愈。
他為制鞋廠的工人,設計了 「農場幼兒園」。
樓下上課,樓頂種菜, 既能讓孩子學會勞動,無公害瓜果又能回流飯堂。
幼兒園接收了 500名鞋廠職工小孩,他們只要在菜園眺望,就是爸媽的方向。
在越南,武重義的項目拔地而起。
他的酒店,是水泥森林里開出的 一株三角梅。
他的學生宿舍,網友說: 治好了我的強迫癥。
還有居里最愛「竹舍」,讓武重義被譽為 「設計界的風油精」。
清涼、寧神、心曠神怡。
然而,武重義還是沒有發財。
他將大部分的錢都用在了一件事—— 研發低成本房屋。
「我是農民的孩子,我永遠不會忘記農民。」
每年,武重義都會來到湄公河三角洲的貧民區。
小車轉摩托,摩托換小船,他走入一家家危樓,踏遍一戶戶茅屋。
「越南多暴雨,屋舍常被沖爛,年歲少收成,農民過得很慘。」
他把在城市項目賺到的錢,反哺給廉價房,一遍又一遍壓縮成本,一次又一次更改模型。
如今,他已經研發到第三代:更堅固也更便宜。
「我希望有朝一日,農民不再擔心風吹雨打。」
那是他平凡又偉大的夢。
有人說,怎麼看武重義都不像一個屢獲殊榮的大師。
他像一個憨厚的工匠,像一個慈祥的笑佛。
的確,連員工都說這個老闆 「不正常」。
在世人都在努力卷KPI的時候, 武重義突然剃度,去越南森林里修行。
在威尼斯雙年展,別的設計師都掏出了看家本領,武重義放了一排盆栽,坐下面冥想。
「我不看重你的工作時長, 我只看重你的心靈是否干凈。」
在他的公司,管你什麼高材生、外國人,每天都得跟著他 冥想兩個小時。
打開招聘要求,員工必須遵循佛門五戒:
不妄語、不偷盜、不殺生、不邪淫、不酗酒吸煙。
每周還會安排 三節瑜伽課。我知道你很急,但在他的公司, 不需要加班,但必須要修煉。
武重義堅稱:「冥想可以幫助人們避免無知、凈化心靈、接近自然、提高專注力。」
「心靜了,效率就會提高, 我每天真正伏案工作的時間只有10-30分鐘。」
他甚至把最新的辦公樓都設計成了自己的「禪院」。
外墻種滿皮實好養的花木、中藥、果樹,形成垂直農業,打造鬧市中的小氣候。
酷暑吸熱,暴雨灌溉,瓜熟蒂落就當員工福利。
古人云: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大抵如此。
如今,武重義已經 47歲了。
打坐,冥想,和甲方掰頭,設計,拿獎,去農村走訪。
他依然鐘愛著竹子和花草,依然是最「佛」的設計師。
綠色三民治小樓
人們夸他才高八斗,他也只是合十一笑:
「人世間的陽光、雨水、長風,我不過是邀他們進屋內作客。」
峴港綠盒子
哪怕早已佳作無數,每次采訪,他都如孩童般熱情。
贊美每一棵忠厚的竹子,給記者介紹每一個 建筑的穹頂。
「夜晚,會看到月亮正好高懸在那。」
「月光,就是窮人的寶石。」
舉頭凝望時,武重義仿佛又回到了 童年夏夜。
月色如水,竹葉飛聲。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