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職場,看清楚5個「真相」,定能把腳下路走穩

職場上,不少人總覺得明明自己很努力,但為什麼總是混得不如別人?你以為是「不公平競爭」,還是自己存在缺失?

不可否認,「不公平競爭」的存在,但只是真相的一部分,并非全貌。真相往往扎心,真相更容易讓人清醒。

《米開朗基羅傳》中提到:「真的勇士無非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它。」

事實上,當看清真相之后,就更容易把腳下的路走好,而不是渾渾噩噩,一腳深一腳淺的試探,自然會更熱愛它。

01.有錢人更愿意幫助有錢人

價值交換是人與人交往的本質,越有錢的人,手中的籌碼也就越多,本著「交互原則」,你來我往更容易拉近關系。

或許嘴上說著不求回報,但內心中總有著期待,萬一以后有用得著的地方呢?相當于提前存款,以備不時之需。

價值越高,越不缺提供幫助的人,就像下屬「討好」領導,下屬的資源也會變成領導的資源一個道理。

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與其討好別人,不如提升價值,因為當你掌握足夠的籌碼時,就當是「存款」別人也會適當給予幫助。

要麼讓自己變得有錢,要麼讓自己變得有用,你會發現身邊的每個人都帶著善意與你相處。當你又沒錢又沒用,沒人愿意與你交往,更別說提供幫助了。

有句話說得好:「強拉的不是買賣。」你的價值被認可、被需要,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你若盛開,胡蝶自然來。

02.夸你的人不一定真的喜歡你

職場上,夸你的人不一定真的喜歡你,或許只是「捧殺」而已。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理論: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讓你覺得他有多強,而是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會感覺自己很強。

夸你不是真的覺得你好,是對方找到一個讓你更容易接受方式來完成他的目標。最典型的就是「能者多勞」,因為是能者,所以多勞,至于收獲多少就要按照流程、制度、規定來認定。

可以把「夸贊」理解為提供「情緒價值」,這種價值也是需要交換的,當一個人毫無價值的時候,所謂的「夸贊」也會消失,并不是你真的不好,只是你沒有值得交換的價值。

沒有無緣無故愛,尤其在職場上更是如此,理性的看待別人的「夸贊」,可以接受「情緒價值」帶來的愉悅,但要明白要以何種的方式進行交換。

領導夸贊下屬,是希望他能更好的做事,下屬溜須拍馬是想得到更多資源傾斜。所以,理性的看待來自別人的夸贊,別一股腦的沖上去,最終把「流汗變成流血,把賣力變成賣命。」

03.「乖巧」且「會哭」更容易被青睞

被「有本事的人都有個性」這句話坑的人不在少數,誰說有本事的人一定就要有個性?別說身在職場了,就算是在家里,哪個家長不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

哪怕孩子成績再好,但是每天犟嘴,我行我素家長也會感覺到頭疼。職場上,老板(領導),不是家長,沒有那麼好的脾氣哄著你,慣著你。

家庭無法割舍的還有血緣關系,但職場上,能力強,但不好管理的人,一樣不會得到重用和提拔。哪怕能力不可替代,在老板(領導)的邏輯里,也在不斷地尋找可以替代的人。

在「乖巧」聽話的同時,還要「會哭」,自然能得到上級的青睞。其中的關鍵不在于「哭」而在于「會」,老板(領導)安排的任務要堅決執行,在執行中提出所遇到的困難,希望得到領導的資源支持。

又聽話,又專心做事,哪怕是家長給糖的時候也會多給幾顆。別以為有本事就有任性資本,還不夠強大的時候,盡量收起那所謂的個性,否則必然會走不少的彎路。要知道能力越強,破壞力也會更大。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腳下的路已經夠長了,再走彎路會讓我們的路變得更長。」

04.崇尚物質,但尊重知識

俗話說:「 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朋好友不上門;世上結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只重衣冠不重人。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不斷地追求物質的富足,總以物質的多寡來判斷成功與否,于是出現了一種情況,那就是「笑貧不笑娼」。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最接近萬能。」于是崇尚物質,客觀支配的物質條件越多,似乎價值越大一樣。

不過,人們崇尚物質的同時,其實還是更尊重知識,無論暴發戶,還是真正的富豪,對待知識都是尊重的態度。很簡單的道理,無論家庭是否富裕,都會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好好學習。

職場上,你是高學歷,有含金量高的證書,那麼你的機會就更多。別說什麼關系決定一切之類的話,而是要同一條件下,知識的水平決定了獲得機會的幾率。

大學時政治經濟學里提到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05.主動才能贏,被動注定失敗

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里說過:「社會財富從來不是被分配的,而是需要人們去主動獲取的。」

經常能聽到職場人說自己不被重用,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主動做過什麼。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一個場景,領導主動問下屬:「這個事情做的怎麼樣了?」「那個事情處理了嗎?」

領導在主動獲取信息,了解工作進度和情況,作為下屬是否主動匯報,主動請示?等領導詢問的時候才請示、匯報,本來就已經是被動了。

再換個角度來看,是否對自己的職業有規劃?是否主動把自己的職業規劃與公司的需求做匹配?如果說沒有主動給自己職業規劃,被動等待誰又會給你規劃呢?

如果有自己的規劃,不主動與公司需求做匹配,難道讓老板(領導)為你做匹配?老板(領導)不是家長,他們需要你創造價值,而不是規劃你的未來。

所以,主動贏的幾率會大大提升,而被動等待注定離失敗越來越近。

寫在最后

行走職場,別總是把自己的不容易歸結在「不公平競爭」上,而反思自己的缺失,看清「真相」后采取的行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用身體的勤奮、疲憊來掩飾思考的懶惰。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