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答應提拔你,是看中你身上3種特質,注定出人頭地
國家級演員李雪健在電視劇《少帥》中有一句經典語錄: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那江湖是人情世故。
在個人的提拔晉升上,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感想: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問題處理的都挺妥帖,與單位里同事處的關系也不錯,可以說,平時的表現,優于單位絕大數人,但是,單位的提拔名單上,總是沒有自己的姓名。
這種想法很正常,我有能力,有本事,為了單位和個人的發展,我應該再上一個更高的位置,能更好的發揮我光和熱的地方。
領導應該給我這個機會。
誠然,單位的發展離不開有能力的人,都是一群務虛的人,都是一群空談的人,在原地轉圈,單位停滯不前,于各方面都不好。
但這是對單位而言的,對領導而言,這個是需要換一個角度的。
你的個人能力是排不到第一位的。
你想的提拔優先級,只是你想的。
要知道, 領導提拔你,并不是因為你多優秀,而是你的價值能不能被領導需要。
打個比方,單位好比是一支足球隊,領導是總教練,打比賽時,教練讓誰首發,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能力有多強,而是這個人的能力符不符合他的戰術體系。
比如,一場比賽中教練采用4-3-3陣型,發揮關鍵作用的是中后衛,要求身體素質好,拼搶能力出眾,而你擅長的是防守,那首發可能就不會考慮你。而如果它采用的是5-3-2防守反擊的陣型,那你首發的幾率將會大大提高。
而為了能在任何陣型中都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你需要調整提高自己,把自己變成符合教練任何體系的球員。
單位里也一樣,如果領導跟你說要提拔你,可能因為你有以下這3種特質:
第一種,你讓領導能夠說你行。
個人素質,也就是能力。
這東西說實也實,說虛也虛,最終解釋權還是在領導那里。
領導說你能力突出,可堪大任,那你便可以平步青云、「封侯拜相」;領導說你還需磨煉,要墩墩苗,那你就繼續原地踏步,繼續待著。
其實,同一個平台上,相互之間的能力都相差無幾,就像考大學,一個宿舍的會相差很多嗎,能靠近雙一流,誰比誰能笨多少。
畢業后,張三、李四經招考同年進單位,幾年后,張三走上領導崗位,李四還是普通員工,是他勝任不了嗎?
除非自己不求上進,要不然李四干也是可以的,就看領導給不給機會。
而領導要提拔你,說明領導說了你行。
第二個,你能做到聽令而行。
領導說一,你不會說二。領導指東,你不會往西。
不跟領導對著干,機會的大門就會慢慢打開。
這事想想也是,天天跟自己頂牛,天天逆著自己的意思,除非他有逆天之才,要不誰喜歡這種人。
但是只聽話是不夠的。聽話只代表你的服從性好,并不代表領導對你的認可。
有些人看起來很聽話,但是領導卻不去提拔,為什麼?
因為他吃不準,他不知道這些人順從的到底是權力還是領導本人。
這可是兩個概念。
第三個,你讓領導放心。
你有能力,但是不聽話,我駕馭不了你,肯定不能用;你聽話,我不去用你,因為我不確定你是人還是鬼,一旦提了你,你吃飽了,打廚子罵娘怎麼辦。
所以,領導會不斷的測試你。測試什麼?核心就是測試你的忠誠。
而你,通過了測試。
這3點,歸結到一點,其實都是你與領導建立親密的關系。
那這種關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第一點,一定要懂得做好核心事物,做好領導重視的事項。
不懂得花心思去研究這些,不懂得抓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終浪費時間精力在瑣事上。
腦袋靈光的員工,懂得站在領導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懂得如何用力將事情辦好,懂得將領導關注在意的事情提升至最高優先級,運用「二八定律」,將80%的精力花費在做好這些事情上。
當然了,這些事都是有一定難度和門檻的,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
但這才是顯出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隨便找個人都能解決,那還能凸顯出你啥。
只有具備結果導向,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領導重視的任務,才有可能進入領導的視線、斬獲領導的青睞,直至獲得被領導栽培的資源跟機會。
第二點,提拔的過程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所以,要經常與領導走動。
平時多走動,關鍵時刻才會有效果。
臨時抱佛腳,門都進不去。
走動最常用的的方式,無外乎吃吃飯、喝喝酒、品品茶、送送禮。
其實,領導不圖你那頓飯、那點禮,圖的是你積極向他靠攏的姿態和表態,把你當自己人。
在這里,喝酒送禮的目的不是求人辦事,而是打造關系。
那些看到機會,空缺才想著找領導的,呵呵。
第三點,通過前期不斷的接觸、靠近,跟領導建立起更熟絡、更進一層的關系,逐漸將普通的上下級關系轉換為一種「師徒關系」。
師徒關系,作為中國傳統倫常中最重要的「非血緣關系」之一,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如果能將工作關系轉為師徒關系,那你不僅能獲得經驗傳授,更能得到優先提拔的資格。
在差不多的情況下,領導提誰不是提,那麼為什麼不能是自己的「徒弟」?
從另一方面講,提拔「徒弟」其實也是一種長線投資,徒弟混出名堂后,自己也差不多要退休了,各種待遇,對不對?
任何的提拔,本質上都是權力規則的運作。
你的能力、業績、品德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提拔、晉升跟這些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單位每提拔一個人,都是全方位考量、多方面斟酌,并摻雜著斗爭和妥協,最終得出一個均衡的結果。
曾仕強說過: 「職場上做事重要,但是會做人更重要。」
可以再加一句, 會做領導認可需要的人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