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真正安慰一個人,有三種聰明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見需要安慰別人的情況。那麼,你平時是用什麼方式來安慰他人呢?
是告知對方,一切都將過去,嶄新的生活在前方;還是告訴對方自己的慘況,使其心理平衡;或是展開長篇闊論,講述所謂的道理?
實際上,這些安慰方式都是不對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之一的卡爾·羅杰斯認為,理解和接受才是真正的愛。
安慰是為了讓自己和對方能夠樂觀生活,將那些淤積的負面情緒統統紓解。
同理心
許多心理專家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都會選擇一種叫做「自我暴露」的療法。
該療法是指, 當來訪者正在訴說自己的煩惱,且陷入不良情緒中難以自拔時,咨詢師會向對方適當說一些有關自己的、并能引起來訪者共鳴的經歷,這能夠讓對方在情感方面得到放松。
同理心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的、快速的拉近咨詢師和來訪者的距離。
同理心(Empathy)在心理學中的概念是由一位名叫鐵欽納的心理學家提出的。
該概念是指通過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使來訪者感覺自己并不是孤立的個體。
相似的經歷也能讓對方敞開心扉,所以,在安慰他人時,恰當運用同理心,能夠非常有效的安慰到對方。
可是,也需要注意運用的方式方法。
首先,應該耐心的做一個傾聽者,其次,找準時機和契機,巧用同理心。
若是沒有傾聽的基礎,那麼對方就會覺得你是不可相信的,即便擁有相似的經歷,也很難產生共鳴。
避免假大空
那些心情不好,人生正處于低谷之中,需要安慰的人,最討厭聽到身邊人不厭其煩灌輸給自己的心靈雞湯。
雖然這些大道理聽起來都很對,但是很難落實在現實生活中。所以,他們就會十分反感和排斥這種假大空的哲理。
假大空,顧名思義,就是假話、大話、空話的結合體,雖然安慰者滔滔不絕說了很多,但是這些話語都無法落在實處,只是表面的浮華和真誠,根本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此時,一些有涵養的人可能會沉默忍耐,而那些脾氣火爆的人很可能會將滿腔怨氣全部撒在安慰者身上。
老話常說:「站著說話不腰疼」,意思就是,沒有感同身受過的人,自然無法理解別人的心情,說出一些虛無縹緲的安慰話語,實際上還不如不說。
因此,當你在安慰一個人時,千萬不要說一些假大空的話,可以多談談自己的相似經歷以及真實想法。這也許聽起來很俗氣,可是恰恰是他們所需要的。
分場合和個性
有心理學家認為,真正聰明的安慰者,通常能夠根據當事人的性格和所處環境,選擇不一樣的安慰方法。
舉個例子,如果對方十分敏感,但是我們卻一直安慰她「別想太多」,這就像是火上澆油,對方的情緒立馬就會轉變,加上本就敏感的性格,很有可能會曲解你的好意,認為你是在指責或者怨懟。
如果對方的脾氣十分火爆,但是我們卻一直安慰他「不要太過沖動」,這更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和憤慨,甚至可能會揮拳相向。
因此,安慰者們需要根據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保證能夠真正安慰到對方。
其實,有的時候,沉默地陪伴著他們也不失是一種好辦法。
就像戴安娜王妃想要安慰一位沒有雙腿的女孩時,選擇用擁抱給予對方力量,未置一詞,可這一個擁抱卻能抵過長久的交談。
安慰的方式有很多,不僅限于語言安慰,也可以是動作安慰,或者是安靜傾聽。
安慰能夠讓人們的內心得到滿足,并非像阿Q般自欺欺人,而是充分理解了現實狀況,知道沒有人能夠一直順順利利,亦或者是認為這是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