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口出:社會上有5句話,聰明人爛在肚子里,糊涂人逢人就說
01
寧愿無話,也別無話不說。
人活著,無法避免與人打交道,那就避免啰里啰嗦。
聰明的人,揣著明白裝糊涂;糊涂的人,天上知道一半,人間知道全部,聰明反被聰明誤。
《法言·問神》里寫道:「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顯然,聰明和糊涂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看「嘴」就知道了。那些看似無心的話,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暴露了內心真善美、假惡丑。
以下幾句話,聰明的人爛在肚子里,糊涂的人逢人就說。
02
第一,吐槽自己的家人,內外不分。
「清官難斷家務事」,誰都說不清,家務事是對還是錯。
誰家都活得很鬧心,你看別人夫妻恩愛,婆媳和睦,兒女孝順,只是別人把丑陋的一面,掩蓋起來了而已。
如果你撕破了家庭的「遮羞布」,最真實的一面就展示給別人看了,自己也享受到了「不吐不快」的快樂,但事后就會招惹麻煩,外人會添油加醋地傳播你的話,繞一個圈,又回到了你的家里。
婆婆數落兒媳存私房錢,被兒媳知道了,一準會生氣,畢竟,錢是她自己賺的,是丈夫給的,婆婆管不著。
父親責怪兒女亂買禮物,下一次,兒女干脆不買禮物,連家也懶得回了。
滿小區的人都知道你的家庭矛盾,兒孫出門,就很沒有面子。
吐槽家人的壞處,顯而易見。
要懂得,解鈴還須系鈴人。家庭內部的事情,外人管不好,還得回到家庭內部來處理。如果無法處理,就算了,吃虧是福。
03
第二,懷疑社會上的善舉,扭曲事實。
某富豪,捐款幾百萬給災區。你認為,捐款太少了。
有明星,送了物資給窮人。你認為,這是走秀。
捫心自問,你幫助過幾個人?你曾經捐款多少?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企業家曹德旺說過一段話:「做慈善不是富人的專利。做慈善要量力而行,我捐幾十個億,和你們拿工資的人捐幾千塊是一樣的,因為你已經盡力了。」
不管是誰,做了善事,都要點贊。就是一個小偷,在過馬路的時候,扶起了一位跌倒的老人,也是社會上的正能量。大家都鼓掌,小偷還能迷途知返。
不要認為,每個人都是「旁觀者清」。很多事情,自己沒有親自參與,沒有付出什麼,就別指指點點。
04
第三,暴露夫妻之間的「第三者」,留下笑柄。
有一句很難受的話:「我綠了。」
戴上綠帽子,是人生的羞辱。可是,這樣的羞辱,到底是誰的錯?不能總是指責對方,要反觀自己。
「一個巴掌拍不響」,夫妻之間的一切,都是兩個人一起創造的。
如果你懷疑愛人遇到了第三者,或者愛人曾經遇到了第三者,后來回歸家庭了,或者愛人和你鬧失婚......但凡種種,都不要和外人說。
很多「事實」,其實是「莫須有」;很多過錯,需要既往不咎。
夫妻,情同手足。如果你笑話自己的愛人,無疑是使勁地傷害自己的手足。
魯迅在《論「人言可畏「》里寫道:「小市民總愛聽人們的丑聞,尤其是有些熟識的人的丑聞。」
夫妻越是困難時期,越要團結,想盡辦法熬過去,而是不疑神疑鬼,把外人當成「知己」。
05
第四,表達自己「看不慣一個人」的想法,主觀臆斷。
看不慣某種現象、某個人,不說出來,就很不舒服。你我都是凡人,難免有功利心,有利己主義。因此,別人的言行舉止,不符合自己的三觀,就會不高興。
事實上,你看不慣的人,也看不慣你。你總是針對看不慣的人,說一些偏激的話,一轉身,就會聽到對方也在「攻擊你」。人際關系,因為幾句話就破壞了。
誰都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困難,需要誰來處理,要是你隨便得罪人,可能就把「未來的貴人」得罪了。
看不慣一個人,可以放在心底,少打交道,但是不要「表現出來」。也許,過了一段時間,對方成為了你的上司,或者改變了形象,讓你刮目相待。
真的不必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別人的高矮胖瘦;也不要用別人的尺子,來衡量自己的生活。
06
第五,嫌棄親戚朋友的幫助太少,不知好歹。
看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中年人生病了,同學們去看望他。
本以為,同學們會給一個大紅包。不料,只有四五百元的紅包。中年人很失望,還果斷退出了同學群。
「他們那麼有錢,為什麼不幫我?他們明顯可以拉我一把,為什麼不行?」也許你會常常這樣想。
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別人幫你一下,就算是送一碗飯給你,也是大恩大德,何必嫌棄呢?
親戚朋友混得好,你要向他們學習,而不是伸出可憐的手,向他們乞討。
你抱怨得到的幫助少,會讓好心的人寒心,從而再也不會幫助你了。畢竟,善良的人,只愿意和感恩的人打交道。
農村有句土話:「石頭丟到水里,還會冒一個泡。」
怎麼你得到了幫助,卻放出了憤怒的信號呢?要說「謝謝」,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勇氣,順勢而為。
07
慧律法師說過:「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沉默更有價值才行。」
如果沉默是金,那麼開口就是鉆石。
不管和誰在一起,言語要少,還要善于選擇。一開口就像傳遞春風,給別人溫暖,也讓自己芬芳。
既然嘴巴容易惹禍,那就把廢話放在肚子里,慢慢消化。
很多的話,就算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一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