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氣場強大的「狠人」,往往掌握八個說話技巧,沒有人敢小瞧!

在人際交往中,沒有氣場,再容易的事也會辦砸。

氣場是什麼?

氣場和氣質有很多相似之處,都體現一個人的學識、教養、生活經歷,但又和氣質不同: 氣質反映人自身的狀態,而氣場則衡量一個人對外界影響力的大小。

有的人氣質并不算出眾,但氣場卻可以大得驚人,當妳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那些氣場強大的人的語言模式有著很多相似點。其實,內向人無須趾高氣揚也能擁有不可忽視的氣場,不用假裝嚴肅和高傲也能受人矚目。

1. 說話一定要流利

對妳來說,不論大會發言、演講還是匯報工作,哪怕是去相親,事先把要說的話在腦海中理一遍,或者實在很緊張的時候,自己或者找好朋友排練一下,磕磕巴巴只會讓妳的高大上變成一句空話。

2. 把沒用的詞匯控制在最低范圍

口水詞是破壞氣場的要害,最常見的水詞比如:「那個」「我覺得」「嗯……」「就是說」。

日常生活中可能問題不大,但在一些重要場合,往往會顯得妳不自信、不專業,讓人覺得妳準備不充分。去掉水詞兒的語言,顯得干凈利落、思維清晰、節奏明快。

3. 多用讓妳看起來更聰明的詞匯

所謂更聰明的詞匯,就是重新組合詞語,創造性地把兩個不相干且很普通的詞匯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個新詞語,從而表達一個很新鮮的概念。

過去我們說某個人為了利益攀附權貴,但這是個貶義詞,如果換成——向上社交,是不是貶義的味道一下子就沒了,還給人高大上的感覺?

4. 善于用數字說話

善于用數字說話,不是讓妳滿口數據,而是用數字幫助妳表達更生澀難懂的道理。

2005年,蘋果公司推出一款新的iPad,有30GB的存儲空間。大多數消費者對30GB并沒有很直觀的感受,只知道要比8GB大一些。

喬布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把30GB變成更容易理解的數字,他說,「30GB足夠存儲7500首歌曲、25000張照片,或者75個小時的視訊」。是不是一下子覺得好理解多了,還顯得對方特別學識淵博?

5. 把回答別人的問題后置

一問一答,是我們正常的交談邏輯。比如,老師問問題,學生來回答。現在我們變一下回答的模式,把要回答對方的問題放在整段話的后面,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舉個例子:

一名當事人對律師說: 「妳答應我打這場官司,愿意為我辯護是嗎?」

律師: 「是啊,我愿意。」

這麼說顯得沒意思、不精彩,更沒有氣場,而且也沒有給當事人傳遞出足夠的信心。

把回答對方的話后置,是這種效果:

律師: 「我從來不接沒把握的案子,也從來沒輸過官司,所以我愿意為妳辯護!」

怎麼樣,律師的氣場出來了吧?

6. 多用排比句

日常交談使用排比句,難度非常大,這個不強求。但是在演講時,匯報工作時,談判時,適當運用排比句,氣場會很嚇人,效果也會很棒。

7. 不要太大聲說話

過去我們認為,聲音越大影響力越大,聲音越高氣場越強。這是錯誤的。

妳在一個餐廳里吃飯,如果餐廳里有一桌人說話的聲音非常大,還有說有笑,妳會覺得他們氣場強嗎?恰恰相反對嗎?

喜歡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的人一般都沒什麼文化,素質低、沒教養、用大聲說話來炫耀自己想炫耀的東西。

不論在職場、家庭還是朋友聚會上,妳可以觀察一下, 氣場真正強的人往往話不多,聲線也比較低,但是一張嘴就會引人關注。

8. 減少使用網絡流行語

雖然和朋友用一些網絡流行語會顯得聊天更有趣,但是在有些場合,這些詞會嚴重削弱妳的氣場。特別是與上司、合作伙伴、身份地位更高的人交談(包括發微信)時,要盡量避免使用網絡流行語。

如果能把這八條熟練地運用在日常交際中,妳的氣場想不強都難。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展現氣場是因為我們 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表現有: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打倒,經常感到無力、覺得生活暗淡無光。

我們不妨嘗試下面2個建立自信的方法:

1. 重新評估過去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對自己優缺點的評估,是構成自信心最重要的支柱。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評估,和別人怎麼看我們關系不大。

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主要來自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母所灌輸的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做不了龍成不了鳳就會極度挫敗,進而全盤否定自己的價值,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很多。我們無法改變父母,但可以改變自我評價的模式和標準。

在面對自己過去的時候,在不自欺欺人的前提下,如果我們 善于用不同視角發現某個缺陷帶來的積極價值,善于使用新的信息對其進行二次解讀,這將是我們在自卑的沙漠上建立起「希望綠洲」的關鍵性一步。

2. 建立底層安全感

凡是那些通過努力和行動讓我們覺得「自己有用」的事件,都能幫助我們建立底層安全感。

不斷積累的「小成就」會改變一個人的自我評價,當有一天「小成就」發展成一項技能甚至才能的時候,人的自信心就會不請自來,自然顯露。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