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賜福,先苦后甜」:人生經歷4種苦,是走上坡路的開始,注定大器晚成
01
兵法有言:「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個人,唯有身處于危險的境地,才會激發出自己的潛力,最后觸底反彈,實現人生的巨大轉變。
一個人,唯有時刻面對生活的危險,生于憂患,才能讓自己長久地存活下去,不至于中途就要死要活,失去了對于生活的希望。
面對生活的不幸和波折,很少人能夠坦然承受。如果讓你選擇,你是希望先甜后苦呢?還是先苦后甜呢?
聽過很多人的答案,他們都覺得,人這一生那麼短暫,何必糾結于未來呢?今朝有酒今朝醉就好。因此,他們都會選擇「先甜后苦」。
只能說,這種選擇的本質,就是在浪費我們的福氣,也會讓我們失去機會,從而在未來的某一刻,經受落差極大的人生。
如果可以選擇,我們還是做一個「先苦后甜」的人比較好。至少,以往的辛苦,就是為了如今以及未來鋪路。
人這一生,在這幾件事上「先苦后甜」,那是命運對你的照顧。
02
在「成就」這件事上先苦后甜。
在十幾年前,小王和小李都來到廣州打拼,只為了能夠闖出一番天地,改變自己的人生,扭轉自己的命運。
在人才市場兜了一圈,小王去到了一家私企,而小李呢?他不喜歡到私企,然后通過一定的努力,進入到了某國企當中。
那個時候,小李就嘲笑小王,我們都是同一個大學畢業的,我拿著一輩子的鐵飯碗,而你卻經常擔心失業,差距真大。
剛開始那幾年,小李工作穩定,但工資也就那樣子,活不好,但也餓不死。而小王就比較慘了,工資很低,甚至業績也不行,反正經常跑市場,特別累。
這幾年過后,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李由于沒有人脈關系,上不去,只能一直在底層。而小王呢?在市場中越混越熟悉,如今已經是某大型私企的區域負責人了。
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我們存在差距,可又有誰能預測到未來呢?一個人,只要經歷過苦難,才能迎來浴火重生,一鳴驚人的那一天。
03
在「婚姻」這件事上先苦后甜。
同行的老劉剛出來打拼的時候,白手起家,什麼都沒有。用他的話來說,跟很多人相親過,可就是沒有人喜歡自己,或許這輩子就只能一直單身了。
可是,在他處于人生的低谷時,他竟然遇到了所愛之人,而對方也特別喜歡他。 因此,這兩人一合計,便一同創業,一同打拼,相互扶持,同甘共苦。
直到今時今日,老劉的身家已經上千萬了,但還是對妻子不離不棄,如待初戀一般。當以往相親的對象再見到他時,都感慨,如果以前嫁給他就好了。
但老劉知道,一切的真情,都蘊含在雪中送炭當中。真愛,也如此。
很多人都覺得,婚姻就該一直甜蜜,然后美好順遂一輩子。
這,真的能夠實現嗎?非但不能實現,而且還會出現七年之癢等矛盾。這世上最容易產生裂痕的,就是婚姻。
現階段,不論是女人也好,還是男人也罷,都想找一個有錢的伴侶,然后輕輕松松一輩子,甜甜膩膩過一生。這,不過是奢望罷了。
真正的愛情,理應同甘共苦,進而先苦后甜。
04
在「修心」這件事上先苦后甜。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渡化別人之前,我們要先渡化自己。而渡化自己之前,我們則要渡化自己的內心。內心如何,生活就如何,未來更如何。
一心生,而萬物興,一心滅,而萬物寂。
如果說人這一生是不斷修行的過程,那修行的本質,應該就是修心。一顆小小的心,竟然會蘊涵著包裹人生,以及包裹宇宙的力量。
王陽明能夠通過修心,進而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曾國藩能夠通過修心,進而達到「出將入相」的地位。心之力,才是破除茫茫前路的根源。
有些人活得不好,就覺得自己過分倒霉,于是乎怨天尤人,整日煩躁不堪。如此,他們的未來,不就毀了嗎?
所以說,讓修心成為常態,保持良好的心態,那是做人的根本。
05
在「經歷」這件事上先苦后甜。
老子提出過一個觀念,大成若缺,大器晚成。
真正完整的事物,就像有缺陷一樣。真正巨大的器具,終究會在最晚的時候完成。
就像鍛造一把寶劍,所有人都覺得,越先鍛造好的寶劍,就越鋒利。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慢慢地打造一把劍,才能讓它展現出真正的鋒芒。
所有大器早成的事物,要麼夭折,要麼中途而別,反正很少會長久。唯有大器晚成的人與事兒,才能一直存活到最后。
只不過,所有的大器晚成,都需要經受生活的捶打和磨練。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千錘萬鑿出深山」。
總的來說,在人生這個旅程中,先苦后甜,少點怨言,多些堅持。或許,希望就在不遠處的未來。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