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留三分余地:五十歲的70后,要學會在3件事上「摳門」,給自己留好退路
70后的我們,余生何去何從?
有人說:「等我老了,回農村,管好一畝三分地。」
有人說:「我退休了,是不會回農村的,好不容易出來了。」
還有人說:「還沒有想好,手里沒有錢,養老金也沒有著落。」
忽然發現,70后站在了人生的半途,要考慮后半生的「歸途」。如果現在不準備好,六十歲之后,就坐等過茍延殘喘的生活了。
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所有的退路,都是錢給的。」
小時候,對錢沒有概念,畢竟父母撐起了這個家。盡管日子過得緊巴巴,家庭里的問題,還是父母去解決。
等我們長大了,想盡辦法走進了城市,卻忽然發現—— 「窮在鬧市無人問」。人是進城了,但是在城里安家,需要方方面面的條件,沒有錢,寸步難行。
現如今,我們走向「五十歲」,賺錢的本事在慢慢減退,花錢的缺口卻一直存在。因此,不摳門,人生的退路,就會泥濘不堪。
第一,身體的退路:與其拼命賺錢,不如精打細算。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哪一瞬間讓你意識到,再也不能熬夜了?」
對于70后的人來說,在身體疲憊不堪的時候,就不想熬夜了;在生病的那一刻,就會意識到自己應該調整生活方式了。
熬夜的壞處,一兩句話說不清,但是能夠感受到。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力不從心。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賺錢之道,下算體力賺錢,中算知識賺錢,上算錢生錢。」
一個人真正有錢,不是現金和存款很多,也不是穿金戴銀,而是擺脫了用身體去換錢的生活模式。下意識地去思考,用智慧去賺錢,用錢生錢。
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如果你一直用透支健康的方式賺錢,你就應該換一換工作,想辦法收斂自己的欲望。接受命運的安排。
古人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把手里的錢摳住了,生活的開支降低到最低,你就會發現,我們根本不要那麼努力去賺錢。
我的一個同學老張,在城里收廢品。他算了一筆賬:月生活費,只要五百塊錢就夠了。
每天下午去買菜,價格便宜很多;衣服多數是工作服,沒有任何花俏;生活簡單一些,昂貴的稀奇的菜,基本不買,或者等大家吃膩了,價格減下來了,再考慮買一點。
在摳門的同時,老李的存款有了十多萬。
有人說:「生前何必久睡,死后注定長眠。」
曾經的我們,對勵志的心靈雞湯,非常追捧,但是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熱衷這些,顯然是沒有活明白。
最好的勵志,就一邊捂住錢袋子,一邊降低賺錢的壓力。不再亞健康地活著,身體好了,未來可期。
第二,家庭的退路:與其「錢養」兒女,不如逼著兒女奮斗。
董藩教授說過:「進入大城市,就為下一代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 」
70后的我們,進城安家,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讓兒女享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起點。作為我們自己,回老家去養老,也能坦然接受。
現實來看,很多人把老家的房子修好了,或者蓋了小洋樓。等退休了,老兩口就在老家種地,日子樂逍遙。
想法很美好,但是我們的心總是放不下孩子。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能你在猶豫在哪里養老的問題,但是兒女們卻會這樣選擇——沒有故鄉觀念,或者說,不得不逃離漸漸沒落的故鄉。
為了兒女的未來,我們再拼一把。畢竟,70后的我們,大多數是從農村來,吃過農村的苦,不要兒女走我們的老路了。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果你對兒女不摳門一些,你就沒有辦法管好這個家。家庭也看不到希望。
把記憶往前拉到你剛剛走出校門的那一刻,你就會發現——70后的我們,都是白手起家。
當初,父母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兒女要去打工,父母連路費都給不起。還要去鄰居家借。
進廠打工,想辦法辦廠、開店,我們耗費了很大的精力,終于走出了困境,在城里有了房子,成家了。
為什麼我們要把錢給下一代,而不是把「白手起家」的智慧和勇氣給下一代呢?想明白了,你對兒女就不會那麼大方了。
兒女有了賺錢的本事,父母就真正有了依靠。對兒女摳門的意義,顯而易見。
第三,圈子的退路:與其撐起面子,不如珍惜里子。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一路走來,我們結交不少朋友。在網絡時代,新朋友、老朋友,都聯系上了。
閑來無事,大家一起喝杯酒,歡聚一堂。
在職場上,我們還要奮斗一段時光,因此同事之間的吃吃喝喝,少不了。和客戶打交道,也要去飯局里說話。
因為有了圈子,我們學會了「攀比」。總以為車子好一點,開出去才有面子;打扮好一些,人就精神了;手機貴一些,拿起來就可以炫耀。
《菜根譚》里寫道:「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
一個窮困的家庭,只要干干凈凈,就會顯得富貴。按照這樣的邏輯,你就能理解,什麼是「面子」了。
五十歲的時候,縮小圈子,回歸家庭。還用錢去買面子,這是何苦呢?
面子和里子,是兩個概念,需要用智慧去把握,而不是用金錢來撐起面子。不把錢浪費在圈子里,你的開支會小很多,心態也會變好。
俗話說:「做事留三分余地,利不可賺盡,福不可盡享,勢不可用盡。」
我們的青春,一晃就過去了。 如果你不把握手里的錢,身體會透支、兒女會變懶、家庭會陷入困境、無用的東西會干擾你。
做人要有遠見:你在任何一個地方養老,有退休金,有存款,就輕松多了。
人生的下半場,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