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到50歲后,要逼自己打開4扇「門」,后半生才能安穩
01
命運給你關了一扇窗,終究會給你打開一扇門。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會無緣無故吃虧,也不會無緣無故倒霉,只要遵循屬于自己的命運軌跡做人,你我終究會慢慢地活得幸福起來。
生活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宮殿,我們推開不同的門,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建筑,走進不一樣的房間當中,過上不一樣的小日子。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有人說過,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利,步步好。沒有最好的未來,只有最優的選擇。
這一點,無論對于哪個年齡階段的人來說,都是適用的。
特別是50歲之后的中老年人, 由于生活的壓力以及養老的矛盾增大,所以他們更需要有打開新的大門,以及把握最優選擇的智慧。
當人到了50歲,要逼自己打開這幾扇「門」,會讓你的命逐漸好起來。
02
給自己打開「沉淀」之門。
人來到這個世界,有一件事不能忽視,便是「修心」。
修心的本質,就是 讓人生沉淀下來,去除污垢,留下平靜以及安然,不再患得患失,不再焦慮焦躁,讓該有的快樂,永葆心間。
一杯茶,如果你過分搖晃,那茶水里面的雜質就會散亂開來,茶水也變得渾濁。反正,你把茶杯放在桌子上,不再搖晃,相信它里面的雜質就會沉淀下來,茶水也變得不再渾濁。
人的前半生,可以嘗試一下「搖晃」,給自己的生活多些復雜的經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人生加法」。
人的后半生,可以嘗試一下「沉淀」,給自己的生活多些簡單的經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人生減法」。
《增廣賢文》說得好,鬧市賺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人到五十,給自己一點平靜的空間,或許,這就是王道。
03
給自己打開「糊涂」之門。
民間有這麼一個詞:「難得糊涂。」
糊涂,一直被我們所厭惡,為什麼人們會說「難得糊涂」呢?或許,糊涂的本質,并沒有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明面上的糊涂,就是啥都不知道,啥都看不透,反正讓人跟毫無見識的傻瓜一樣,迷迷糊糊地活到老。
而真實的糊涂,則是該做的事兒才做,該管的事兒才管,反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得罪別人,不讓自己行差踏錯,禍害了后半生。
為什麼人到五十,就得學會糊涂呢?我們不該學得精明一點嗎?
有太多的生活瑣事,是過分精明的人無法解決的。這個時候,給自己的精明添加點糊涂的因子,會不會讓我們活得更加簡單幸福呢?
人活一世,難得糊涂。如果太累了,不妨選擇糊涂一點, 不理紅塵瑣碎事,你會更心安。
04
給自己打開「存錢」之門。
王爾德說過,年輕的時候,我總覺得金錢就是一切。等我老了的那一刻,才發現的確如此。
應對生活風險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存錢,讓自己的存款多起來。無論未來是迎來狂風,還是迎來暴雨,都全然不懼。
很多人對「存錢」這件事不屑一顧,認為存太多的錢也沒意思,還不如大膽拿去投資更好。這個時候,兩級分化就出現了。
1%的投資者,賺光了99%的韭菜的錢。而后者則埋怨前者,為什麼如此冷酷,如此無情,不給別人留一條生路呢?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誰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作為普通人,我還是勸你不要過分冒險比較好。平凡人最大的本事,并非是開疆拓土,而且守住當下安穩的生活, 不要讓來之不易的安穩家庭,陷入到了落魄以及悲哀當中。
存錢,存的不僅是金錢,更是對于未來的底氣。
05
給自己打開「滿足」之門。
我們不妨捫心自問,為什麼自己活得不夠幸福呢?
有人會說,別人一年賺了幾十萬,而我只賺了十幾萬,差距那麼大,又怎麼可能幸福呢?
有人會說,別人住在大別墅里面,而我只能住商品房,差距那麼大,又怎麼可能幸福呢?
有人會說,別人有錢有勢有地位,而我只是平凡的人,差距那麼大,又怎麼可能幸福呢?
......
有太多的答案,都表達出了一個道理—— 所有的不幸,都跟我們的不知足息息相關。
看到別人賺了大錢,自己也想賺大錢。看到別人住別墅,自己也想住別墅。這般「攀比」的想法,終究不會讓人活得快樂。
做人,沒必要天天攀比,知足常樂,那就可以了。
能夠吃得飽,穿得暖,睡得舒服,每天醒來都能見到燦爛的陽光,自己依舊平安喜樂,那不就是幸福嗎?
人到五十,不妨推開「知足常樂」的大門,那里面所藏的,才是后半生安穩快樂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