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難知心:行走職場,有4個真相要清楚,別在不經意間得罪人
職場上每個人都戴著面具,有不少人經常就被一些虛偽的表象所蒙蔽,還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人。
朋友小趙就是如此,他很納悶也不知道怎麼搞得,許多人都給他設置障礙,明明自己也沒觸動別人的利益,更沒有爭搶,只想踏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小趙十分不解,自己是什麼地方得罪了人,或者說哪些地方觸動別人的利益?實際上,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戴著面具,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而采取的真實的行為。如果不知道其中的真相,很容易就把人得罪了。
隱藏的真相往往讓人搞不懂,其中的真實的含義,以下四種類型,是職場最為常見。
提出具體離職時間的人
職場經常能遇到一些人,提出自己要離職,恨不得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他具體的離職時間。對于真正想離職的人,從來是暗自做準備,不會讓太多人知道。
那些提出具體離職時間的人,無非是覺得自己挺重要,想和老板談條件,但自己又抹不開面子,不好直接提出來,所以利用別人的口為自己造勢,試圖以這種方式等老板與自己談條件。
這類人往往沒有太多的選擇,或者說哪怕是有選擇,也與現狀差不多,如果在原來的地方能得到更好的條件,那麼也可以不離職。
可惜有些人把這些事情當成了談資,或者認真招聘頂替他的人,以為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事實上,在這類人的眼中,你已經戳中他的要害。
或者說他已經與老板達成共識,或者滿足了自己的條件,這些事情老板不會說,提出的人也不會說,可是有些沒眼色的人,要麼是過度關心人家的情況,要麼是認真找頂替他的人,結果其實不難想象到。
經常說自己十分忙的人
還有一些人總是說自己工作忙碌,甚至一些管理者總是向公司抱怨人員配置不夠等情況,當然確實存在人員配置不足的情況,但是工作還是在順利進行。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人家只是為了變相的邀功,讓老板知道自己工作多麼的敬業,自己多麼的辛苦,老板心理清楚,偶爾會有一些精神獎勵、物質獎勵,表示大家辛苦了,克服一下困難等類似的說法。
可惜有些人總是想不通其中環節,要麼是在老板面前說人家的工作量并不是滿負荷,要麼是經常說人家工作負荷重,尤其是作為招聘部門,對人員需求極力的在找人才。
當對方提出各種理由拒絕時,還想不通其中的關鍵,認真做自己的事情,結果把人得罪了。自以為努力工作,為公司考慮,為對方考慮,好像做法沒錯,卻觸及了別人的軟肋,結果就是老板不滿意,對方不滿意,自己就像一個「攪屎棍」,搞的大家都很尷尬被動。
面對這樣的情況,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偏偏有人把這個事情提到了臺面上,那不得罪人都不正常了。
刻意裝出關心你的樣子
職場人行為準則是「趨利避害」,沒人會刻意關注你、關心你,除非你對他有利。當你以為別人是對你好,其實你是需要你為他提供更多的便利,使其獲得更多。
往往人們以為人家與你交心,事實上,人家需要你為他提供利,當然不可否認存在感情的成分,畢竟人具有社會性,情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如果僅憑借情感維系關系,那麼這份關系并不牢靠,還會給別人一種光會耍嘴的印象。
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等價的價值交換,要懂得「反饋」別人的好意,除了至親之人沒人會真正關心你,你被需要的程度,決定了那些刻意關心你的人誠意。
當然還有一些人,刻意關心只是為了成為所謂的「自己人」,要知道陌生人不知道你的軟肋,但「自己人」很容易知曉,那些永遠微笑的人才是需要防備人。
畢竟身在職場,在固定的環境中資源是相對有限的,此消彼長長期存在,當利益發生沖突時,背后「捅刀子」的人往往是最熟悉你的人。
看似有能力但卻不努力的人
職場中經常能看到一些有能力的人,并不積極做事,用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面對工作,事實上,這些人是在內心中缺乏安全感,過往的經歷導致了,不斷地否定自己。
心理學家馬斯洛就專門研究過這種心理現象,他發現很多人并不會拼盡全力追求最好的結果,而是越靠近成功,就越容易用各種方式來干擾自己的表現。比如,刻意的疏忽、拖延……
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失敗的時候,看起來好像只是自己不努力,用這種方法來掩飾自己的信心不足,在心理上架起一堵墻,讓這類人無意識的給自己加上許多枷鎖。
面對這類人的時候,有些人為了體現自己的謙遜、謙讓,「其實你也可以」……反而會引起這類人的反感,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在心里已經有了想法,在未來的工作,必然會出現「補償心理」,設置障礙讓他們心理可以平衡。
這類人的心智模式最難琢磨,這也是底層人群最常見「嫌你窮,怕你富」的心態。
寫在最后
行走職場,很多你看到的事情,都只是讓你看到的而已,你聽到的事情也只是讓你聽到的而已。大家都戴著面具做事,揭開面具才能看到真相。有些人善于思考看到真相,所以不關注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有些人則以為自己在做對的事情,殊不知在無意間把人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