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智慧:真正的聰明人,往往3個方面很「笨拙」,實則「大智若愚」

似乎,在太多人意識中,沒有人會拒絕自己成為一個聰明人。

成為聰明人,意味著自己就比別人多了很多機會,也更容易獲得成功,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自己成為一個在別人眼中厲害的人。

所以,太多人追逐捷徑,追求快速、高效,總渴望一夜之間暴富,或者在較短時間內讓自己成為人生贏家。

說到曾國藩,你一定不會陌生。

天生愚鈍的他,可以說做什麼事都磕磕絆絆,很少有順利的。

論文采,他留下的文字水準很一般,缺少靈性。 論帶兵打仗,遇上石達開這樣的軍事天才,他幾乎被逼得要投河自盡。

就是 這麼一個「笨人」,竟然被後世稱為「半個聖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永垂史冊。

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曾國藩曾經總結過:真正的聰明人,往往會在3個方面很「笨拙」。

01、性格上笨拙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曾國藩,沒有比「巴蠻」更貼切的了。

「巴蠻」是什麼?這是一句湖南方言,說的是一個人很固執、不靈活,不會轉彎。

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做事非常執著, 只要認定的,即使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去幹。

但,這也不是說, 隨便一個目標,就得一條道跑到黑。曾公的「巴蠻」,也是有原則的,就是——大局觀。

也就是說,你要跳出具體的人、事、時代局限,看出不變的規律、問題的核心、處理的原則。這時,你便能看清山河的遼闊、人心的頑固、世界的底色。

也許,在外人看來,你做事有些呆板,但實際上,這樣做事才最踏實,也更容易成事。

反而,如果一個人思維特別活躍,一會做這,一會做那,總抓不到事情的本質,結果就是哪樣都沒成。

那怎麼做才能達到這種狀態呢?

方法就是 放慢思考

別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儘量從本質出發,去想問題的解決方法。

比如說,領導安排你這兩天出差,而你剛好家裡有事,想請假,結果對方不同意。

你真沒必要想是領導給自己穿小鞋,故意整自己。這件事很可能就是趕在那了,幫領導把事辦了,才是問題的根本。

02、行為上笨拙

曾國藩能有後來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肯下「笨功夫」。

如果覺得自己缺乏天賦,就不妨索性塌下心來,苦練本領,過程雖然艱苦,但最後也終會達到目標。

可怎麼才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不輕易放棄呢?一個好方法就是 建立固定的流程,再定期給自己找正向回饋。

比如說,曾國藩認為「早晨不起,誤一天的事;幼時不學,誤一生的事」,而要求自己長期堅持早起讀書。

為了保證起床時間,他自製了個鬧鈴:在床邊放個銅盆,然後點燃一炷香。等香燃到根上時,便會燒斷帶秤砣的繩子,從而敲響銅盆,叫醒自己。

今天,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清單、APP,給自己設置一個固定的流程,既省去每次都要思考「我該做什麼了」,還能逐漸積累起勢能,從而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另外,當你取得一定成績時,別忘了給自己一個正向的回饋。這樣,再繼續下去,也就會更加簡單了。

03、情緒上笨拙

曾國藩曾說:「是好漢,打落牙,和血吞!」

在普通人看來,這真有點難以置信。

當你感覺自己情緒快要失控時,一定要記得提醒自己:我做這件事,想要得到什麼結果?

如果發現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自然也就不會開始做了。

比如說,你最近工作很忙很忙,996、007,領導還一個勁兒地給你加任務,你快被逼瘋了,就想找領導去,當面說:我不幹了!

這樣 的確解氣,但你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沒有工作嗎?

如果不是,那最好還是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下工作多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找個機會跟領導好好談談,講明自己的難處,互相理解一下,問題說不定也就解決了。

很少有人天生就是天才。天資平平的人,大有人在,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

但卻成了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

人而無恒,一事無成。所以,你具備了幾種「笨」呢?

大家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