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職場中有3種缺陷的人,不適合做領導,尤其是做一把手
混跡職場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升職加薪,爬上更高的位置,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做領導的潛質。
記得大學時的師兄,剛被委以重任,回學校宴請導師以及一眾師兄弟,但當場老師就對他說:「按理來講,應該恭喜你,委以重任雖然是對你能力的認可,但同時也是對你考驗,而且這個考驗才剛剛開始。」
師兄當時意氣風發,並沒有在意,老師也沒有多說,但是看樣子對他的未來不太看好。沒想到僅僅三年的時間,師兄就從原來的位置上被對手拽了下來。
事實上,每個人由于性格不同,認知架構的形成不同,導致了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同,最終結果肯定也有十分大的差異。有這三種缺陷的人,確實不適合當領導,尤其是一把手這個位置。
缺陷一:全域掌控力弱
作為管理者要有對全域的掌控力,這當然與權謀密不可分,權謀不是對抗,也不是硬剛,而是過濾垃圾,定點清除。
對上級講價值,對平級講潛力,對下屬講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具有全域的掌控力,作為領導離不開上級的支持,平級的協助,以及下屬的擁戴。
這時肯定會有人說,一把手沒有上級,這就大錯特錯了,還有一些老領導的影響力,還有相關部門的領導,能得到這些人的支援,自己的位置才能做的更加牢固。
上級看你是否有價值,這個價值包括感恩、忠誠,以及帶來可看得見的收益。讓上級看到自己的能帶來更多的價值,就像一支績優股,才有被投資的機會,師兄當時做到了這一點,所以被委以重任。
同級的協助十分關鍵,如果一個班子裡的人,到處給你使絆子,成事也許不容易,但壞事那都是分分鐘的事。職場人大多都是「趨利避害」,如果能讓同級看到自己的潛力無限,那麼協助時也會不遺餘力,哪怕是觀望,也不會輕易使絆子,導致事情失敗。
對于下屬來講利益才是最看重的,這利益包括物質激勵,更重要的是精神激勵。物質是基礎,精神是進階,就像下屬不一定記得三年前你給他發了多少的年終獎,但一定記得,你曾經記得他的生日,甚至是一些鼓勵、激勵的話。
全域的掌控力,不是單單是掌控下屬,平級的協助,尤其是上級的支持。對全域掌控後,那麼位置將更為牢固。
缺陷二:難以承擔風險的代價
混跡職場,不是每個人都有「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膽識,大多數人都會給自己留有餘地,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擔風險所付出的代價。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多大鍋蓋多大蓋兒。」一個道理,如果風險帶來的後果無法承擔時,那麼在做事就會畏手畏腳,顧慮太多就導致了放不開手腳,很多本能夠做好的事情,也會變得小心謹慎,而小心過頭了,必然是阻礙發展,甚至錯失良機。
畢竟沒有誰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只能依據現狀的判斷來預計未來的走向。就像學生平時學習很好,但是由于家人給的壓力過大,到考試的時候總是發揮失常。
就像富人與窮人面對創業時的情況一樣,富人有試錯成本,可以承擔風險帶來的後果,而窮人四處借錢,如果沒有「破釜沉舟」的膽識,總是畏首畏尾,那麼創業路上,大多都會前行緩慢,甚至是最終失敗。
這與能力無關,而與做事時的心態有關,成年人的世界中,理性的權衡利弊是常態,當感覺到無法承擔失敗的風險時,那麼作用力則是向後,而不是向前。
很習慣洛克菲勒說的一句話:「 我從不考慮失敗後會怎麼樣,而是為了成功我需要做什麼。」
缺陷三:缺少奸詐果決的魄力
做領導尤其是一把手,考慮得更多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也許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
為了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必然會損失小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有些人可能都沒錯,或者是本可以原諒的錯誤,但是很可能需要「殺雞儆猴」,維護整體利益,向正確方向發展。
從普通人的角度看,可能是「小題大做」,但是作為領導來講,卻需要將整體方向拉回到更加順暢的軌道上。
按規矩辦事是下屬,作為領導尤其是一把手要有打破常規的果決, 強者制定規則,弱者適應規則,這是不變的定理。
規則的意義在于使大多數人能夠在做事中不偏移,更是降低了管理成本。但經常能聽到「特事特辦」,其實領導有意破壞自己制定的規則,而是機會稍縱即逝,當機會來臨時,把握機會的果決,不是每個人領導都由此擔當。
員工只需要對工作負責,對自己負責,而領導則需要對所有下屬負責,至少是大多數人負責,所以奸詐果決的魄力,是作為一個成功領導者必不可少的素質。如果沒有這個魄力,哪怕走上領導崗位,很大程度是也只是眾多平庸領導之一。
寫在最後
職場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位高權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來。責任與權力是伴生品,作為領導,尤其是一把手,前怕狼後怕虎,只能淪為平庸之流,甚至很可能會被替代,下面的人想著替代,平級的人想著擠壓,還有上級的壓力,「不出眾,就出局」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