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開始走上坡路時,多半有5個跡象,能者不難、難者不會
01
看過這樣一句話:「當你覺得吃力的時候,是因為你在走上坡路。」
我們總是相信,當自己非常疲憊的時候,只要再熬一陣子,就會好起來。事實上,盲目地「熬住」,是不對的,需要明白一個道理——能者不難,難者不會。
一個人走上坡路,需要智慧和體力相結合,并不是野蠻地攀升。
02
在漢朝時期,有一個叫 張釋之的人,小時候很窮,跟著在朝中當差的哥哥一起生活。后來在哥哥的幫助下,做了騎郎,一直干了十年,也沒有人重視他。
有一天,張釋之決定回老家,不再過碌碌無為的日子了。
朝中有大臣,知道張釋之很有才華,就向漢文帝舉薦他,到朝中做官。
漢文帝問張釋之,當前,皇帝要做點什麼呢?
張釋之談起了秦朝、漢朝的一些事情,分析了改朝換代的原因。因此,他做了公車令,負責皇城內的車馬出入。
有一天,太子帶著一幫人在進出城門的時候,沒有下車,顯得傲慢無禮。張釋之公事公辦,攔住了太子,并且上報朝廷。
因為張釋之大公無私,嚴守法律,又被提拔為中大夫、中郎將。
有一次,文武百官和漢文帝一起出行。漢文帝說,要是用石頭壘一座墳,估計誰都撬不開。大家都迎合著,說這個主意好。唯獨張釋之抬杠,說 :「如果墳墓里有金銀財寶,就是用一座鐵山,也保不住;如果墳墓里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隨便放在哪里,都可以保全。」
一句很有哲理的話,讓漢文帝大開眼界,張釋之再一次得到了提拔。
03
一個普通人,如何脫穎而出,不是一兩句話那麼簡單,而是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的因素,都具備了,然后再奮力一搏,就如愿以償了。
從張釋之的人生歷程來分析,不難看出,一個人開始走上坡路時,多半有以下幾個跡象。
第一,學識淵博,能力和位置相匹配。
俞敏洪說過:「運氣永遠不可能持續一輩子,能幫助你持續一輩子的東西只有你個人的能力。」
不管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能力排在第一位。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哪怕是天上掉下了餡餅,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尋找。
學習的苦,只有堅持承受了,慢慢就能從苦中找到樂趣。如果你有了這樣的感受,那麼就會超越很多人。
一個人在在守規矩、發號施令之前,要懂得規矩,要寫出命令的文書,并不是輕輕松松喊了一句口號,隨意指手畫腳。
隨著社會地位、財富的增長,學習也要及時跟進,甚至走在前列,這樣的話,才能持續增長。
第二,規矩嚴明,敬畏道德和法律。
古人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個尊重道義的人,哪怕時運不濟,也不會持續太久。
不管在哪一個位置,靠什麼方式賺錢,只要中規中矩,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災禍不會降臨。反之,做了昧良心的事,每天都會坐臥不安,人生自然會走向衰敗。
張釋之,始終堅持一點——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因此,他做了出人意料的事情,也不會受到處罰,而是讓天下的人,都很佩服。
第三,結交益友,得到眾人的幫助。
人生在世,要明白一個道理: 獨來獨往是一種能力,合群也是。
當你的人生毫無起色的時候,有人推你一把,你會迅速崛起;如果你陷入了困境,有人拉你一把,你就會迅速脫困。
古時候,一些大臣常常舉薦賢惠的人,也就是朋友互幫互助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得到舉薦,既要主動去結交大臣,讓他們足夠了解你。沒有人愿意拉著一個陌生人前行。
第四,感情真摯,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才華。
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一個人多厲害,如果一直掩藏鋒芒,就會被埋沒。主動亮出才華,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才盡其用。
還有,選擇合適的時候,為周圍的人點贊,或者指出別人的缺點,就是用自己的才華幫助別人。
張釋之在陪同漢文帝出行的時候,敢于挑刺,但是他的才華也一覽無余,為自己贏得了上升的機會。在之后,張釋之處理了一件偷盜的高祖廟內玉環的案件,他只是處置了盜賊,而沒有處置盜賊的家人。他說, 如果動不動就用「滿門抄斬」之類的頂級處罰,那麼在遇到極端惡劣的人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定處罰等級了。
一個人開口說話,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情,肯定會得到別人的理解,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感情牌、印象分。
第五,遇到賢明的上司,凡事以大局為重。
有一句歇后語:「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不管你多有本事,如果沒有賢明的上司幫助你,也是空有本事,無法施展。
要懂得,放在籠子里的鳥,不管歌喉多美,也不如森林里的鳥那麼高級。上司的格局有多大,你的舞臺就有多大。如果遇到小肚雞腸的上司,那就盡快離開,尋找一個可以讓你展翅高飛的地方。
04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給能力做加法,給欲望做減法。」
人生是否上坡?到底要在什麼位置,才合適?應該有自知之明,而不是盲目折騰。
上坡和下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逆流而上會讓一個人更加精彩,激流勇退會讓一個人更加成熟,各有千秋。
上坡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是能進能退、能屈能伸的大智慧。
愿你我,在人生路上,熱愛學習,嚴守規矩,結交益友,用心用情,遇到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