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貧窮的人,越喜歡在4方面「大方」,不改變很難咸魚翻身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明明自己過的一地雞毛,雞零狗碎,還愛打腫臉充胖子,假裝「大方」。

這種人看似擁有樂觀的心態、眾多的朋友,但是到最后你會發現, 一切都如水中月、空中閣,走錯一步,淪為笑話。

他們所謂的樂觀不過是人后的強顏歡笑,眾多朋友不過也是酒肉穿腸的點頭之交, 那些金錢維系的所謂情感、價值、資源,全部會在沒錢時,分崩離析,脆弱的可怕。

1、人不怕窮,而怕不知道自己窮。

越窮的人,越喜歡在這4方面「大方」,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2、超前消費,為了撐面子而「大方」

在《圓桌派》的一期節目中,竇文濤曾這樣評價當代年輕人: 隱形貧困人口。

看似活得光鮮,實則生活一塌糊涂。

同事小Q畢業后進入了公司做運營助理,因為出生在小縣城,父母常年灌輸「省錢花」的魔咒在獲得可支配收入自由時報復性反彈。

為了彌補多年來的缺失,獲得所謂的「體面」,她將收入投資在了「奢侈品」上,名牌衣服、包包、化妝品、電子產品等可以彰顯自己物質條件的一切, 都成為了她炫耀、偽裝自卑的利器。

很快,她就在「物欲縱流」的消費觀念和「紙醉金迷」的生活狀態中迷失了自我,背負了高額的賬單和債務。

也許,在那些老同學、親戚眼中,她是「大方」的,但是只有她自己面對賬單時,才知道自己的卑微與窘迫。

3、維系關系,委屈求全地裝「大方」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過多地在意他人的看法,仿佛他人的評價是衡量自己是否為「人」的標尺,一旦惹對方不快,便上趕著求其原諒,甚至不惜花費高額支出,只為換取對方的肯定。

要知道,一份好的友誼,并不是一味的付出不求回報。當天平開始傾斜,心中的怨念也會破土而出。

好的關系是勢均力敵,人脈也是一樣,當你有利用價值,便可換取等量的價值。

靠「大方」換來的關系,最終只會讓自己成為冤大頭。

4、悲天憫人,假仁慈地「大方」

自己生活一地雞毛,每天省吃儉用,面對她人哭窮,卻不好拒絕,硬著頭皮接濟,這樣的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窮。

學生時期,家里條件不太好,生活費一直是自己勤工儉學賺的。大二時,專業課變多,時不時需要用到電腦,為了可以不麻煩同學,幾乎半年的時間每天只吃一頓飯,周末拼了命兼職,才攢夠了4000元。

在去買電腦的前一周,閨蜜找到我,說家里老人生了病,問我借錢,一時心軟,便給了對方2000元,說不用再還。

后來我才知道,她家里根本沒什麼事情,只是自己想買好一點的電腦而已。結果就是,自己辛苦半年依舊沒有筆記本用,越來越窘迫,人家拿著我的錢買的最新的mac,打著游戲。

生活中,假裝仁慈地「大方」是非常致命的, 自己都如浮萍的時候,就不要試著普度眾生了。

5、虛度光陰,在浪費時間上很「大方」

愛迪生曾經說過:「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分秒必爭」。

生活中,那些越是富有的人,越知道時間的珍貴。在他們眼中,時間可以拆解為金錢、價值、生命。 他們會量化自己的時間,并且賦予價值,讓每一秒都發揮其意義。

而貧窮的人恰恰相反,他們將時間視為所有物,視為用之不竭的資本,肆意荒廢、揮霍,最終,只能一事無成。

人與人之前的差距其實并沒有那麼大,更多的是思維上的差異。因為思考維度的不同、導致眼界、行為舉止的不同。

薛兆豐曾經說過:「貧窮是兩個詞的組合」。

大概意思是貧只是當下的狀態,但是窮則是沒有希望。一個有著「窮人」思維的人,勢必不會有所作為。

生活中不乏窮人, 但是要擺正身份,認清形式,假「大方」只是自欺欺人的手段,只會讓自己深陷「貧窮的沼澤」。

你身邊有愛打腫臉充胖子的朋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故事。

用戶評論